經(jīng)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jīng)典二:不可說。 經(jīng)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jīng)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jīng)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jīng)典六:前生500次的經(jīng)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jīng)典二:不可說。
經(jīng)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jīng)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jīng)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jīng)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jīng)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jīng)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jīng)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jīng)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每一尊佛出世都有這么八種瑞相:1、舍兜率天 2、降王宮 3、棄位出家 4、苦行學道 5、降伏魔王波旬 6、成最正覺(即成佛)7、講經(jīng)說法,開導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 8、示現(xiàn)滅度,入涅槃 這是每一尊佛都有的故事,當然,包括下一尊彌勒佛。
而每個佛的故事都有差異,這里略舉一例,非常好的例子,叫《七個兒子與一個拐杖的故事》。在佛陀的時代,佛陀曾經(jīng)以一只拐杖讓七個兒子、七個媳婦了解到什么是孝道。
一天佛陀出去托缽時,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邁的婆羅門教徒,他的背已經(jīng)駝了,拄著一根拐杖還捧著一個碗,走起路來很吃力。乞丐,要飯的,福薄到?jīng)]法再薄了,除了死人就是他。
他彎著腰弓著背,拐杖向前撐一步,他才能走一步。佛陀看在眼里,憐憫在心,加緊腳步上前去扶著老人:老人家,你走路那么不方便,為什么還要出來托缽,還要出來討飯,難道沒有孩子照顧你嗎?老人回答:有,我有七個兒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們有妻子要照顧,有孩子要養(yǎng)育,所以無法容納我,把我趕出來。
這是老人家回答佛陀的回話。我們通過這段話,我們看到問題在外,不在內(nèi),孩子娶妻生子了,無法容納我,所以才把我給轟出來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老人家不知道這個道理,還是在埋怨他的兒子、埋怨他的媳婦,因為娶妻生子了,所以他們不養(yǎng)我,沒有反弓自省,沒有改正自己過錯的認識。說著他抬頭一看,認出是佛陀,趕緊跪下說: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兒子?你看還是要教育別人,還是要求佛陀幫助他,看來這個老人家是一點道理都不懂。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六祖惠能大師說 的,他不知道向內(nèi)求,只知道向外求,找原因。 佛陀很慈祥的說,道理要用心聽,它翻譯成普通話了,可能就是諦聽。
他說道理要用心聽,才能啟發(fā)他的良心。老人說:那要啟發(fā)我的兒子,教育他們就難了。
你看他還是認為要教育兒子,要啟發(fā)別人。因為現(xiàn)在他們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兒,沒有多余的時間聽道理。
你看還是想要教育別人,找別人的問題。佛陀說: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
老人問:我要如何用心?佛說: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記得將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時用心走穩(wěn)。咱們說這是什么?止,止住妄念,止在哪里?止在拐杖上;完了,觀。
你要用最虔誠的心,去感恩這根拐杖。其實佛陀很婉轉(zhuǎn)的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問題,您之所以老人家今天福薄到這種程度,就是不會感恩,換句話說,感恩的人有福,感恩的人不會當乞丐。
你要用最虔誠的心,去感恩這根拐杖,因為它幫助你走路,這是第一條,你要看到,你要知恩。第二件事,怎么觀察這個拐杖,若有惡狗跑來,你可以用拐杖趕走它,第二個作用。
佛陀啟發(fā)他,你手里這個拐棍,第一幫你走路,第二有惡狗來,它可以把惡狗趕走,保護自己。涉水時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淺,以測安全,你看第三個作用。
過河的時候,可以用拐棍探探水的深淺,來保證安全。它助你走出一條平坦的路,不會踢到石頭而跌倒,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
如果你的意念言語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兒子。怪不怪,迷信嗎?我怎么感恩這根拐杖,我的兒子就能得到感化?不可思議. 這個故事為什么佛選了一個乞丐而講出來?它說明一個道理,貧賤福薄到像乞丐這樣的人,都有要感恩的東西,更何況我們今天在座的諸位。
乞丐,社會的最底層,而且是老婆羅門,沒有勞動能力,只能靠要飯度日,就這種人都有要感恩的對象。換句話說,你之所以今天福薄到這種程度當乞丐,就是因為你不會感恩。
佛不可能把福給你,也不可能把好的命運給你,只能把教育給你、把方法給你,你自己要照著修,福就來了,就能感化你的兒子。老人心想,這的確是真的,這個時候我還能靠誰?你看啟迪智慧。
我只能依靠這根拐杖而已,這根拐杖給我的幫助最大,我應該感恩。你看,找到感恩的對象了,明白感恩的道理了,從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說的話,聽話、老實、真干!拳拳服膺,一絲不茍,堅決落實,不再抱怨兒子娶妻生子,沒有心照顧我,所以把我轟出來了。
用那個時間,不干這個,不搞是非人我,不找他人的麻煩和責任,而一心一意的感恩,每一天都感念著拐杖的恩情。你要在今天咱們說不是傻子嗎?原來是叫花子,今天變成瘋子了,感念著拐杖的恩情。
有時他脫口而出,邊走路邊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幫助我走路,感恩拐杖讓我探測水的深淺,感恩拐杖保護我的身體轟走惡狗。你看這三件事,做這樣的觀想,止住妄念,止住是非人我,止住埋怨兒子的這種怨氣。
他不斷不斷的感恩,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心想口念均是感恩。 老人的七個兒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兒女是他們的最愛。
有一天他們聽人說,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夠賜福給世人,若求佛賜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報。真的嗎?真的,福自己求,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佛不可能把福給你,他告訴你修福的方法而已。
我們看看這七個兒子是怎么轉(zhuǎn)變的?這七個兄弟就相邀一起去求佛賜福,自私自利,到這個時候,想要福,誰不想要福,誰不想過好日子?人生一世福愈大愈好,所以就相邀,咱們一塊去,找。
佛祖在菩提樹下問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么還不快樂呢?”
此人答曰:“正因為如此,我才不知道該如何取舍?!?
佛祖笑笑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憐憫,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進。佛祖好生奇怪,問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這么小,既然一口氣不能將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p>
講到這里,佛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對那個不開心的人說:“你記住,你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飲?!?/p>
唐朝,文宗皇帝生性嗜好蛤蜊,沿海民眾總是不斷地捕捉蛤蜊進貢朝廷。有一次御廚在烹調(diào)時,一打開蛤蜊的硬殼,見殼內(nèi)一尊酷似觀音菩薩的形象,梵相具足,非常莊嚴,文宗就以美錦寶盒供奉在興善寺,讓大家瞻禮。水產(chǎn)的蛤蜊,其中現(xiàn)出菩薩圣像,太過稀奇,因此唐文宗在上朝時,問群臣道:
“眾卿之中,不知有誰知道蛤蜊內(nèi)出現(xiàn)菩薩圣像,是象征什么祥瑞之兆?”
有一位大臣說道:“此乃超凡入圣之事,非一般學者凡人能知,圣上如必須探究此事,在太一山有藥山惟政禪師,深明佛法,博聞強記,可以詔來詢問。”
惟政禪師到達宮中后,便告訴唐文宗道:
“物無虛應,此乃開啟陛下信心?!斗ㄈA經(jīng)》云:‘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xiàn)菩薩身而為說法?!衿兴_現(xiàn)身,乃為皇上說法!”
文宗道:“菩薩雖已現(xiàn)身,但未聞其說法?”
惟政禪師立即解釋道:“陛下認為此蛤蜊中現(xiàn)觀音圣像,能否啟發(fā)陛下的信心?”
文宗皇帝說道:“這種稀奇的靈異之事,是我目睹,當然相信?!?/p>
惟政禪師道:“陛下既已起信,那菩薩已為您說法說好了。”
藥山惟政禪師對唐文宗的說法,極盡巧妙,此種靈慧均由禪心中得來,所謂有了禪心,真是信口說來,皆成妙諦。吾人對佛法禪道能有體悟,則世間上一色一香,一草一木,無不是道。你如懂得:那青青楊柳,郁郁黃花,都是諸佛如來的法身;你能明白:那江海濤聲,檐邊水滴,都是諸佛如來說法的聲音。哪里一定要觀音現(xiàn)身呢?哪里一定要觀音說法呢?
四大佛教名山是: 五臺山,位于山西五臺縣,文殊菩薩的道場。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觀音菩薩的道場。每逢觀音菩薩的節(jié)日,來自國內(nèi)和國外的佛教徒很多,成為中國佛教最大的國際性道場。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普賢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青陽,地藏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和普陀山就不再介紹了,樓上說得比較清楚。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nèi),景區(qū)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岳型風景名勝。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
它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zhì)地貌而著稱于世。被人們稱之為“ 仙山佛國 ”、“ 植物王國 ” 、“ 動物樂園 ”、“ 地質(zhì)博物館 ”等,素有“ 峨眉天下秀 ”之美譽。
唐代詩人李白詩曰:“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 ”;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 天下名山 ”。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yǎng)的勝地。
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游人不絕,永葆魅力。其主要特色為: 絢麗的自然風光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
素有“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之妙喻。清代詩人譚鐘岳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 金頂祥光 ”、“ 象池月夜 ”、“ 九老仙府 ”、“ 洪椿曉雨 、“ 白水秋風 ”、“ 雙橋清音 ”、“ 大坪霽雪 ”、“ 靈巖疊翠 ”、“ 羅峰晴云 ”、“ 圣積晚種 ”。
現(xiàn)在人們又不斷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景觀,如紅珠擁翠、虎溪聽泉、龍江棧道、龍門飛瀑、雷洞煙云、接引飛虹、臥云浮舟、冷杉幽林等,無不引人入勝。進入山中,重巒疊嶂,古木參天。
峰回路轉(zhuǎn),云斷橋連。澗深谷幽,天光一線。
萬壑飛流,水聲潺潺。仙雀鳴唱,彩蝶翩翩;靈猴嬉戲,琴蛙奏彈,奇花鋪徑,別有洞天。
春季萬物萌動,郁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登臨金頂極目遠望,視野寬闊無比,景色十分壯麗。
觀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曠神怡;西眺皚皚雪峰、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云濤滾滾,氣勢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巔,真有“ 一覽眾山小 ” 之感慨。
悠久的佛教文化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傳佛教于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
近2000年的佛教發(fā)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chǎn),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
寺廟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制、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nèi)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
還有貝葉經(jīng)、華嚴銅塔、圣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
峨眉山武術作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nèi)外。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甲天下的峨眉山,終年常綠,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國 ”之美稱。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樣的氣候和復雜的土壤結(jié)構(gòu),為各類生物物種的生長繁衍創(chuàng)造了絕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在方圓15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生長著高等植物3200多種,有人說峨眉山植物種類的數(shù)量相當于整個歐洲植物種類的總和。
在峨眉山生長的植物中,有被稱之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欏,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楨楠、洪椿;有品種繁多的蘭花、杜鵑花等,還有許多名貴的藥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這些植物為峨眉山披上秀色,還給各類動物創(chuàng)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
峨眉山有2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黑鸛、小熊貓、短尾猴、白鷴雞、枯葉蝶、彈琴蛙、環(huán)毛大蚯蚓等。特別是見人不驚,與人同樂的峨眉山猴群,已成為峨眉山中獨具一格的“活景觀”而聞名中外。
神奇的地質(zhì)博物館 中國地質(zhì)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峨眉山地質(zhì)構(gòu)造的輪廓,新構(gòu)造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及其伴隨的青藏高原的強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壯麗的峨眉山。峨眉山的地層從前寒武紀以來,除缺失中、晚奧陶世、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沉積外,其余各時代地層均有沉積。
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積相標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為研究沉積相、復原古環(huán)境、進行全球生物地層學及生物地理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資料,麥地坪剖面對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線的研究,碳酸鹽臺地沉積相的研究,中、下三疊統(tǒng)龍門洞剖面對潮坪沉積相的研究,晚二疊世基性巖漿噴溢的峨眉山玄武巖對大陸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過程,巖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已成為中外學者進。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