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伯牙。他精于彈琴,據(jù)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于鐘子期。
伯牙用琴表現(xiàn)高山情懷,鐘子期 聽后說:“善哉,峨嵋兮若泰山?!庇们俾暠憩F(xiàn)流水的情調(diào)時他聽后說:“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p>
后來,鐘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fā)誓終生不再 彈琴?!浪で僦x知音。
2,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結(jié) 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jié)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 學(xué)社會主義經(jīng)典著作。
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lián)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 結(jié)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的佳話。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于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后他們?yōu)橥苿痈锩幕\動而并肩戰(zhàn)斗,結(jié)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
瞿秋白避難 于魯迅家中,后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fā)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 瞿秋白擬寫的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
在瞿秋白就義后 ,他仍堅持抱病為之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4,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是好朋友,但是兩人各事其主。后鮑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為被立為齊桓公,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薦管仲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
在管仲的輔 佐下,齊國日益強大,最終成為“九分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 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5,范仲淹與王質(zhì)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zhì)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zhì)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
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楊角哀和左博桃的楊左之交,已死全義,非常慘烈:燕國名士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賢,共往投奔。路遇風雪,衣薄糧少,左伯桃并衣糧于羊角哀,自入空樹死。羊角哀入楚為上卿,備厚禮葬左伯桃。羊角哀夢見左伯桃訴說被墓鄰滋擾,不得安息,醒后即拔劍自刎,急赴九泉去護故人。后世遂稱友誼深厚者為“羊左”、“羊左之交”。
2.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叫俞伯牙,這人琴彈得特別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彈琴的時候,來了一個打柴人叫鐘子期。俞伯牙一彈琴,鐘子期就說了,“峨峨兮若泰山?!庇岵佬睦锖荏@訝,因為他心里正想表現(xiàn)高山呢,就被聽出來了。俞伯牙心想,我換一個主題,我表現(xiàn)流水,看你還能不能聽出來。誰知,鐘子期一聽,又說,“洋洋兮若江河?!辈还苡岵缽検裁?,鐘子期都能聽出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于是乎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沒多久鐘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傷心到極點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琴給摔了,發(fā)誓永遠不再彈琴。這個故事后來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語,形成了“知音”這樣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
3.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有個叫王質(zhì)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zhì)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4. 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逝世后,有關(guān)他的傳記和回憶錄出了釵h,不少書說他專橫、愛財、自私,甚至把他描寫成“魔鬼”、“虐待狂”。然而,巴黎畢加索博物館最近展出了理發(fā)師厄熱尼奧?阿里亞斯的一些私人資料,呈現(xiàn)給觀眾的卻是另外一個畢加索。這位95歲的老人與畢加索的友誼持續(xù)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對這位大師的美好回憶。畢加索約他一起看斗牛。
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
兩個人努力干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當”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
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fā)光。
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么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苯又辉倮頃?,繼續(xù)鋤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里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里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里的鋤頭干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yīng)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p>
華歆聽了,口里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里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
后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丟下金子回去干活??墒撬睦镞€在惦記金子,干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
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么,只是暗暗地搖。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
兩個人努力干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當”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
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fā)光。
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么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苯又?,他不再理會了,繼續(xù)鋤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里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里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里的鋤頭干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yīng)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p>
華歆聽了,口里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里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
后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丟下金子回去干活??墒撬睦镞€在惦記金子,干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
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么,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
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于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里經(jīng)過。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前呼后擁地保衛(wèi)著車子,威風凜凜。
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制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于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連書也不讀了,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后,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
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chǔ)和奮斗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
如果沒有內(nèi)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白首同歸】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fā)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道義之交】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高情厚誼】誼:交情.高盛的情意,深厚的友誼. 【恨相見晚】后悔彼此建立友誼太遲了.形容新結(jié)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傾蓋如故】偶然結(jié)識的新朋友卻像友誼深厚的舊故交一樣. 【深情厚誼】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深情厚意】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生死不渝】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叨在知己】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己:友誼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為您的知己朋友. 【萬古長青】萬古:千秋萬代.青:存.萬古長青:千秋萬代都像松柏一樣永遠蒼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消失. 【刎頸之交】“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相視莫逆】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于心. 【心照情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誼.同“心照神交”. 【情同手足】關(guān)系如手與腳,一日離不開;比喻情誼深厚,如同兄弟一樣.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忘年之交】忘年:指不拘年歲、輩分.忘年之交:年齡不相當?shù)娜怂Y(jié)成的深厚友誼.。
高山流水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叫俞伯牙,這人琴彈得特別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彈琴的時候,來了一個打柴人叫鐘子期。俞伯牙一彈琴,鐘子期就說了:“峨峨兮若泰山?!庇岵佬睦锖荏@訝,因為他心里正想表現(xiàn)高山呢,就被聽出來了。俞伯牙心想:我換一個主題,我表現(xiàn)流水,看你還能不能聽出來。誰知,鐘子期一聽,又說:“洋洋兮若江河?!辈还苡岵缽検裁?,鐘子期都能聽出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于是乎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沒多久鐘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傷心到極點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琴給摔了,發(fā)誓永遠不再彈琴。這個故事后來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語,形成了“知音”這樣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
生死之交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nèi)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币馑际牵寒斖踝雍庵v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
后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元白”情深
俗話說“文人相輕”,但在唐代文壇上,卻有兩個文人給后人留下了文人相親的佳話。他們是白居易和元稹。兩人的友誼,是在共患難中建立起來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與元稹在長安久別重逢,兩人經(jīng)常暢談達旦,吟詩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為直言勸諫,觸怒了宦官顯貴,在那年三月被貶為通州司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鎮(zhèn)軍閥李師道勾結(jié)宦官暗殺身亡一案,被權(quán)臣嫉恨,憲宗聽信讒言,把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兩個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貶的命運。白居易在秋風凄凄中離開長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過的路。詩人滿腔惆悵,一路上尋找著好友留下的墨跡。一日他行至藍橋驛——這里是長安通往河南、湖北的中途站。一下馬,便在驛站的墻柱上發(fā)現(xiàn)了元稹在正月路過這里時寫的一首《西歸》絕句,詩人百感交集,提筆在邊上寫了一首絕句: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西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離了藍橋驛,經(jīng)過商州、襄陽,詩人由漢水乘舟而行。在船上詩人經(jīng)常反復(fù)吟詠好友元稹的詩卷,來慰藉孤獨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為止。途中寫下這樣一首詩: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zhí)煳疵鳌?
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元稹在通州聽說白居易被貶到九江,極度震驚,不顧自己病重在床,提筆給白居易寫信,并賦詩一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不久,白居易收到了這首詩,被好友的關(guān)切之情深深感動,他在給元稹的信中寫道:“‘垂死病中’這句詩,就是不相干的人看了都會感動得不忍再看,何況是我呢?到現(xiàn)在每次看到它,我心里還凄惻難忍?!?
元稹一收到信,知道是白居易寫來的,還未拆開就已淚眼模糊。他的女兒嚇得哭起來,妻子也忙問怎么回事。元稹告訴她們,自己很少這樣動情,只除在接到白居易來信的時候。為此,元稹寄詩給白居易:
得樂天書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yīng)是江州司馬書。
一次,元稹又接到老朋友的詩,詩中寫道: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好友對自己如此情深,竟在夢中與自己相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己也整天思念他,為什么就不能夢見呢?元稹十分懊惱,覺得大概是自己一來通州,就染上瘧疾,至今不愈,以致神思混亂的緣故。于是也寫詩一首,《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休戚相關(guān)的命運,把白居易與元稹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一生交誼很深,世人稱為“元白”。
”“管鮑”指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鮑步牙兩個人。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后,鮑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一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管仲深情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后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齊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現(xiàn)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篤厚。
1.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2.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3. 忘年之交–孔融、禰衡
4.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1、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嘆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愿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jié),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yè)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guān)系。
2、戰(zhàn)國時代,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shè)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zhàn)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趙國。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zhàn),為趙國拼殺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說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頗呢?秦國現(xiàn)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禰衡性情剛傲,不肯事曹。曹操懷忿召為鼓吏,禰衡演出史上有名的“擊鼓罵曹”。曹操以借刀殺人之計,將禰衡遣送劉表處,后被江夏太守黃祖所殺,年僅二十六歲。
孔融秉性剛直,因諫阻曹操南征劉備、劉表、孫權(quán)之事拂逆曹操之意。御史大夫郗慮向來與他有嫌隙,便趁機對曹操進讒說:「孔融平日每每輕侮丞相,又與禰衡相友善,禰衡稱贊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贊美禰衡是“顏回復(fù)生”。以前禰衡侮辱丞相,都是孔融指使的?。〔懿俅笈?,將孔融并其二子殺害棄市,年五十六歲。
4、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1、知音之交
知音也成為知己是指非常了解、能賞識自己的知心朋友。最初知音之交形容歷史上的俞伯牙和鐘子期。相傳俞伯牙是著名的音樂家,而鐘子期只是一介樵夫。有天,俞伯牙在一個山下,突然琴興大發(fā)。專心致志的彈起琴來,一首又一首,突然他發(fā)現(xiàn)有個人一直在停著關(guān)注他,俞伯牙心想,一介樵夫,能聽懂嗎?那個人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先生志在高山啊。”俞伯牙非常驚訝,認為唯一能聽懂的就是鐘子期了。后來就和鐘子期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后來鐘子期去世后,俞伯牙非常傷心的摔壞了琴,說“子期一死,我彈琴給何人聽”后來,就用知音之交形容俞伯牙和鐘子期的關(guān)系。
2、刎頸之交:
重藺相如完璧歸趙后,趙王任命藺相如為上相,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將軍知道后很不開心,認為一介文官竟然在他之上非常不可思議。發(fā)誓以后見到藺相如一定要殺死他,藺相如知道后,每次躲避著廉頗,以免和廉頗發(fā)生沖突。藺相如的門人見藺相如如此非常失望。認為藺相如無力相托而準備棄相府而去。藺相如知情后向門人解釋:“諸位以為廉將軍與秦王誰更可怕?”門人異口同聲地說:“應(yīng)該怕的是秦王?”藺相如接著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怕廉頗嗎?我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們想,秦國為什么不敢圍攻我們國家,是因為我們國家武有廉頗將軍,文有我,一文一武,秦王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我跟廉頗將軍出現(xiàn)矛盾,豈不是最后是我們國家受到損失,我受一點委屈沒有關(guān)系,都是為了國家大計。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真心后非常慚愧,連夜肉袒負荊至相府請罪。將相二人相擁而泣。許久,廉頗提議:“如果相國不棄,我愿與相國結(jié)為生死之交,雖刎頸不變!”言罷廉頗率先下拜,藺相如亦答拜,于是擺下酒筵,二人盡歡而散。后世稱此將、相之交為刎頸之交。
3、膠漆之交
東漢時代的讀書人陳重、雷義,兩人志趣相投,彼此相交,情如兄弟。后來相約結(jié)伴進京趕考,結(jié)果陳重名落孫山,只有雷義考上了。但是,他覺得陳重的學(xué)問比自己好,因此就去見主考官,希望把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主考官當然沒有答應(yīng),雷義也毅然放棄機會,不肯獨自做官。幾年后,雷義和陳重相約一同參加考試,結(jié)果兩人同時被錄取,而且巧合的是兩個人安排到一起當官,從此友誼更為密切,因此時人就流傳著一句話: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后來的人也以膠漆相投,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
1、高山流水 鐘子期和俞伯牙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叫俞伯牙,這人琴彈得特別好。
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彈琴的時候,來了一個打柴人叫鐘子期。俞伯牙一彈琴,鐘子期就說了:“峨峨兮若泰山。”
俞伯牙心里很驚訝,因為他心里正想表現(xiàn)高山呢,就被聽出來了。俞伯牙心想:我換一個主題,我表現(xiàn)流水,看你還能不能聽出來。
誰知,鐘子期一聽,又說:“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彈什么,鐘子期都能聽出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于是乎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沒多久鐘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傷心到極點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琴給摔了,發(fā)誓永遠不再彈琴。
這個故事后來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語,形成了“知音”這樣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 生死之交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
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nèi)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币馑际牵寒斖踝雍庵v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
后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2、魯肅 周瑜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
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shù)。其后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
魯肅當時前里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后來向?qū)O權(quán)推薦了魯肅。
魯肅見了孫權(quán),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quán)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
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zhàn)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zhàn),并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quán)看到了劉備聯(lián)吳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zhàn)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zhàn),總領(lǐng)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zhàn)后,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
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qū)O權(quán)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后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于是魯肅開始和關(guān)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
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quán)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guān)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guān)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
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關(guān)羽,而是魯肅。
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
孫權(quán)稱帝時感慨的說道:“昔日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一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 歷史上的魯肅,作戰(zhàn)時手不釋卷,是一代儒將。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功勞了,完全成了諸葛亮的陪襯,對這位文武全才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和歷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魯肅了。 3、管仲和鮑叔牙 “管鮑”指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鮑步牙兩個人。
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后,鮑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一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管仲深情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后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齊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F(xiàn)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篤厚。
4、范仲淹與王質(zhì)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zhì)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zhì)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5、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青年的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并付諸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
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馬克思長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康洚?,有時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愿經(jīng)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yè),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給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在事業(yè)上,他們更是互相關(guān)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
他們同住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里去,一連幾個鐘頭,討論各種問題;分開后,幾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guān)懷還表現(xiàn)在時時刻刻設(shè)法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在事業(yè)上的成就感到驕傲。
馬克思答應(yīng)給一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馬。
戰(zhàn)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的故事,他們自幼是好朋友,后來鮑叔在齊恒公手下,信用顯達很受重用,但他還是推薦了管仲作為齊國的首相,職位在自己之上,后來兩人還相處得十分融洽。
結(jié)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是說兩人結(jié)交后,同去找出路做官,但由于貧窮,所帶衣食,僅夠一個人使用,問樵夫前途茫茫,百里內(nèi)沒有人煙,加上天寒地凍,大雪紛飛,為成全兄弟,[雖非親兄弟,但結(jié)拜之情更深]后來左伯桃趁羊角哀不備時,赤露身體,凍死了,羊角哀欲自尋死路,反復(fù)思量,既不能辜負兄長的好意,同時今后還要設(shè)法為兄長安葬。
后來在楚國拜為中大夫,并向楚王講起義兄為他而凍餒而死,楚王也感動,追封伯桃為中大夫,準羊去厚葬伯桃。本來厚葬了伯桃也就完了,那知伯桃安葬的地方,卻在荊軻墓旁,死后不得安寧,羊角哀先是燒紙人紙馬,但無濟于事,最終羊為哥哥的安逸,竟在伯桃墓前自刎以陪哥哥。
楚王聞知,感其義重,加封上大夫并在墓旁建造忠義之祠,立碑以記此事。[參考馮夢龍小說]。
三國演義,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的故事,那更是家喻戶曉的了。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