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世民的個性,時而像凜冽的冰霜,讓人透骨生寒;有時又像習習春風,讓人感到親切溫暖。他發(fā)動玄武門兵變,殺死自己的兩個兄弟,并逼父親退位,這種行為,像洪水猛獸一樣,讓天下人心寒。但他平日與人相處,卻又十分寬厚溫和。他早年在軍中,曾迫降尉遲敬德等人,一些降將背叛后,眾將懷疑尉遲敬德也會叛變,就把他囚禁在軍中,并建議李世民殺掉他,以杜后患。李世民沒有采納眾將的意見,下令立即釋放尉遲敬德。又命人把尉遲敬德領到臥室內(nèi),賜給金銀珠寶,對他說:大丈夫最關鍵是相互信任和講義氣。對別人的懷疑不要介意,我終究不會聽信讒言而殘害忠良,請你放心。如果你一定要離我遠去,就把我賜給你的這些珠寶當作你的資費,以表達我對你的深厚情誼。尉遲敬德非常感動,當即下跪,表示愿意跟隨李世民永不變心。最后成了李世民忠心耿耿的心腹猛將。
二
有一年,劉武周勾結突厥南侵,唐朝軍隊損兵折將。唐高祖李淵大為震驚,親筆書寫命令給前線的次子李世民曰:“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可棄河東,謹守關西?!崩钍烂裆献嗟溃骸疤欠Q霸王業(yè)的基礎,是國家的根本。河東富足,對國家來說,丟掉河東就失去京城物資的供應地,我愿意帶領三萬人馬前去征戰(zhàn)。經(jīng)過殊死博斗,終于打敗劉武周,保住唐軍的后方基地。
三
貞觀二年,唐太宗問黃門侍郎王珪說:“近代君臣治理國家,大多比不上古代,為什么?”王珪:“古代帝王治理國家,都崇尚無為而治,想百姓之所想。近代帝王只是損害百姓以滿足自己的欲望,任用的大臣,又不是通曉經(jīng)學的人。漢朝的宰相,沒有不精通一門經(jīng)學的,朝廷如遇有疑難之事,都能引經(jīng)據(jù)典并結合實際來解決。因此人們都懂得禮儀道德,國家達到太平盛世。近代重視武藝而輕視道德學問,再加上單純依靠法律,儒家尊崇的行為準則受到損害,敦厚樸實的社會風氣也遭到了破壞?!碧诜浅Y澩恼f法。此后,對那些學問好、懂得政務、德才優(yōu)良的官員,不斷地提撥使用。
四
唐太宗因為兵部郎中戴胄忠誠清廉、公正耿直,便提升他為大理少卿。太宗鑒于候選的官員中有很多人假冒資歷和門第,便下令讓他們自首;若不自首,一旦發(fā)現(xiàn),就判處死刑。不久,有一個假冒資歷門第者被發(fā)現(xiàn),太宗要處死他。戴胄稟奏:“根據(jù)法律,應當流放?!碧谏鷼獾溃骸澳阆胍允胤橛啥闺奘バ庞脝幔俊贝麟性唬骸斑@道命令,是出于陛下一時的意氣,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取信天下的規(guī)則。陛下憤恨官員中的作弊者,想殺死他們,可以理解。但是,法律不允許這樣做,應該根據(jù)法律條文來處理,這才是治國的根本大計?!碧诔聊季茫溃骸澳隳苷J真按照法律辦事,朕還擔心什么呢?”戴胄先后多次冒犯太宗,依法辦案,在朝堂上規(guī)諫時,滔滔不絕,義正辭嚴,太宗都聽從于他,國內(nèi)極少出現(xiàn)冤案。
五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對身邊的大臣說:“自古以來,創(chuàng)業(yè)的國君,傳位到子孫以后,往往發(fā)生動亂,為什么?”司空房玄齡說:“這是由于年幼的君主生長在與世人隔絕的宮中,從小就過著豪華尊貴的生活,不了解社會的真實情況,也不懂得怎樣治理國家,所以一旦掌握政權,就往往發(fā)生動亂?!碧诘溃骸斑@是一個原因。另外,功臣的子弟大多沒有才能德行,憑借祖、父的幫助蔭庇便逐漸做了大官,不做好事,只愛奢侈放任。君主幼小,臣下又沒有德才,君主跌倒了也不去扶一下,怎能不發(fā)生動亂?隋煬帝不忘宇文述在揚州任總管府時的功勞,提拔他的兒子宇文化及做了大官??墒牵钗幕安豢紤]如何更好地為煬帝效勞,反而把煬帝殺掉了。難道這不是臣下的過錯嗎?朕說這一番話,目的是想要你們告誡自己的子弟,使他們不犯錯誤,那便是國之幸,民之福也。”太宗又問:“宇文化及和楊玄感,都是隋朝受皇恩最多的大臣子孫,結果都反叛了,這是何故?”岑文本答:“君子才能記住別人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