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詩詞,并且還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
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兹谡f:“我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
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笨兹谧尷娴墓适?,很快傳遍了漢朝。
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二、負(fù)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dāng)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边@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fù)荊請罪”的故事。
三、觀家書一封只緣墻事聊有所寄 安徽桐城縣發(fā)生了一件當(dāng)朝宰相張英與鄰居葉秀才為了墻基爭地界打官司的奇聞。 因為張英家要蓋房子,地界緊靠葉家。
葉秀才提出要張家留出中間一條路以便出入。但張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寫明“至葉姓墻”,現(xiàn)按地契打墻有什么不對,即使要留條路,也應(yīng)該兩家都后退幾尺才行。
這時張英在北京為官,其子張廷玉(雍正、乾隆兩朝名臣)也考中進士,在朝為官,老家具體事務(wù)就由老管家操辦。俗語說:“宰相家人七品官”,這位老管家覺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總管,況且這樣建墻也有理有據(jù),葉家一個窮秀才的意見不值得答理。
于是沿著葉家墻根砌起了新墻。這個葉秀才是個倔脾氣,一看張家把墻砌上了,咽不下這口氣,秀才自己能動筆,一紙狀文告到了縣衙,打起了官司。
一個窮秀才與當(dāng)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親朋好友都為葉秀才擔(dān)心,怕他吃虧,勸他早點撤訴,但葉秀才就是不聽,堅持把官司打下去。張家管家一看事情鬧大了,就寫信把這事稟告了北京的張英。
不久,就接到了張英的回信。信中沒有多話,只有四句詩:“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管家看了這首詩,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來到葉家,告訴葉秀才,張家準(zhǔn)備明天拆墻,后退三尺讓路。
葉秀才以為是戲弄他,根本不相信這是真話。管家就把張英這首詩給葉秀才看。
葉秀才看了這首詩,十分感動,連說:“宰相肚里好撐船,張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張家就動手拆墻,后退了三尺。
葉秀才見了心中也很激動,就把自家的墻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被稱為“六尺巷”。
據(jù)說,這里成了桐城縣一處歷史名勝,一直保存下來。四、孔子與項橐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dāng)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dāng)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應(yīng)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于是就問道:“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 孔子對學(xué)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 五、京劇大師梅蘭芳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shù)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
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zhí)弟子之禮,經(jīng)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 自己是外名演員而自傲。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
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余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擅诽m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huán)顧,尋找老師。
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只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
幾天后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并題詩道: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不僅拜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
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
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xué)生決心亡羊補牢。” 老人指出:“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guī)定,應(yīng)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
以后梅蘭芳經(jīng)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謙虛禮貌的孔子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
“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zhì)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么,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xiàn),是禮貌的重要內(nèi)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
一個孩子在路當(dāng)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dāng)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yīng)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xué)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 誠實守信的孔子、曾子、季布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xué)習(xí)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
他認(rèn)為這才是對待學(xué)習(xí)的正確態(tài)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
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yǎng)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yè)道德。
在當(dāng)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fā)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xiàn)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上,就是專心致志,認(rèn)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xiàn)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xiàn)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tài)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百折不撓的橋玄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伙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
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
結(jié)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jié)操。
百折不撓:形容不管經(jīng)受多少挫折,決不屈服、退縮。折:挫折。
撓:彎曲。 激夫獲貴的御者之妻 眼看丈夫滿為御 害羞感嘆求離去 夫慚懇解竟提升 不遜樂妻賢內(nèi)助 晏嬰,戰(zhàn)國時齊景公之宰相,體軀短小,惟才干超人,名聞諸侯,而其御者(車夫) 體甚魁梧,卻為俗子。
一日御者揮馬鞭過其門,意氣揚揚,狀甚自得,其妻窺狀,至為感嘆,是夜求御者離去,夫聞其故; 答以: 宰相身高不及六尺(約今之四尺二寸),名聞天下,備受諸侯敬仰,尚能謙虛,而君身高八尺,為晏嬰驅(qū)車,竟揚眉得意,前途豈有可為! 御者愧甚,從而改變,謙虛和謁,晏嬰稱奇,追問其故,乃告以受妻激之實情,晏嬰以知過能改,遂提升御者為大夫。 敬親感賊的姜詩夫妻 能事嚴(yán)親值佩欽 請看龎氏奉姑心 寄鄰紡織猶懷敬 感動赤眉不敢侵 漢朝姜詩,事母至孝,其妻龐氏,敬順尤篤。
母好飲江水,龐氏每天必往六七里程外取水,煮羹烹茶奉姑,一日因遇強風(fēng)遲歸,母因渴甚,而有微詞: 姜詩大怒,遂離棄得,龐氏寄住鄰家,日夜勤苦紡織,以所得微資,經(jīng)常買佳肴,托鄰嫗轉(zhuǎn)給其姑,經(jīng)久,鄰嫗始以實相告,其姑慚愧,即令其回家團聚,姜詩夫妻之孝行,因而名傳四方。時有赤眉賊路過該地,賊首呼喊: 驚大孝者觸鬼神之怒,眾賊未敢搶刧而過,其孝感豈不大乎。
典故一:
有個皇帝決定要獎賞臣子們每人一只羊。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樣分配才不至于導(dǎo)致爭議呢?皇帝把這個“難題”拋給了手下的臣子。第二天早朝時,百官們各抒己見,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辦法。正當(dāng)百官爭論得臉紅耳赤時,宰相默默地來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牽走了。于是大家在互相謙讓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
典故二:
明朝時,山東有位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為官。一天,他接到家母來信,說家里蓋房子因為一堵墻與鄰居發(fā)生爭執(zhí),希望他能站出來出面說說話,將鄰居的氣焰壓一壓。董篤行接信后立即回了一首詩,叫手下星夜送往家中。詩中這樣寫道:“千里捎書為一墻,讓它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董母讀后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于是就主動將有爭議的那堵墻讓給了鄰居。
仁義巷的故事!---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在河南安陽老城區(qū)內(nèi)有一條“仁義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樸的祖宅所在地。仁義巷的來歷很是動人,在安陽可謂家喻戶曉。郭樸的老家就在離鐘樓不遠的地方。有一天,身在京城的郭閣老剛下朝回府,就接到老家夫人寫來的一封家書。信中說,鄰居王山蓋房時,多占了咱家一墻寬的宅基,想讓他派人回來壓壓對方,為她出氣。
郭閣老看完書信,馬上叫人潤墨,寫了一封回信。郭夫人接到回信,急忙拆開細看,只見信中寫著四句詩:“千里捎書copy為一墻, 讓它幾尺有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狈蛉祟D時明白了,馬上讓家人從自己宅院的一邊讓出了三尺寬的地方給王山使用。
王山很受感動,他主動把自己的墻拆了,往后退了三尺,這當(dāng)中的地方便閑置起來。后來,從這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小巷。人們?yōu)榱烁心罟鶚懔x讓宅基的品行,便給這條小巷取名叫仁義巷
坦白的說,我就是安陽市的人,安陽確實有一條小巷叫仁義巷,那里還有郭家祠堂。郭家的祖上zhidao確實在明代地位顯赫,而且在安陽獲得好的名聲。我自己覺得,這個版本的真實性更大。
1.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
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jì)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
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2.山羊過河》 從前,有一只白山羊和一只黑山羊,它倆都要過獨木橋。一開始,它們互不相讓,隨后便爭斗起來都掉了下去。
第二次互相謙讓成了好朋友。這個故事雖然膾炙人口,但是卻能引起人們的深思:謙讓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嗎? 在古代,有“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就把互相謙讓的事當(dāng)作古今佳話;就是在現(xiàn)在,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也和謙讓有關(guān)。
謙讓,簡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是,人們卻不怎么重視它,怎么辦呢? 謙讓,也曾被一些學(xué)者作為主題而寫文章。
比如林逋就說過“屈已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的話,這不正是一句很好的,對我們很有幫助的話嗎?《鶴蚌相爭》,教育我們要時刻謙讓,這樣利人利己;“瓶子試驗”,告訴我們謙讓也能秩序上體現(xiàn)…… “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吃人虧,勿使人吃我虧;寧受人氣,勿使人受我氣?!弊屛覀冊谛率兰o(jì)里,做一個謙讓的小公民吧! 參考資料: /n41850c178.aspx。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內(nèi)容來自用戶:亮仔223366小牛和小馬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條寬寬的河,河的東邊住著一頭小牛,河的西邊住著一頭小馬。
河上架著一座很窄的獨木橋,每次只能通過一個人。有一天,小牛想到河西邊去玩,他一邊喝著歌,一邊高興地走上了獨木橋。
這時候,小馬也唱著歌從橋的另一邊走上了橋,原來他要到河?xùn)|象伯伯家去玩!小牛朝西走,小馬朝東走,走著走著,他們都走到了橋中間,他們碰上頭了,可是橋太窄了,兩個人都過不去。小牛說:“你退回去,讓我先過!”小馬聽了,生氣地說:“你退回去,讓我先過!”他們誰也不讓誰……最后,小馬和小牛都掉進河里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與小朋友相處時,要懂得互相謙讓,懂得共同分享,懂得互幫互助的道理。當(dāng)你遇到困難時,你謙讓過、幫助過的人會向你伸出無私的援助之手,而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永遠品嘗不到幫助別人的樂趣的。
小烏龜貝貝分蘋果 一天,烏龜媽媽從菜市場買回了六個蘋果。一見到紅紅的蘋果,貝貝的口水都流了出來。
它拿了一個蘋果正往嘴里塞,看見媽媽在搖頭,它只好又把蘋果放回去了。心想:“哦,要和哥哥們一起吃才是好孩子?!?/p>
于是它就喊:“快來呀,快來呀,分蘋果了?!?烏龜媽媽問小烏龜貝貝:“有六個蘋果,你和哥哥們加起來,一共是四個人,你該怎么分呀?”貝貝想:“貝貝很愛吃蘋果,就多給自己兩個蘋果?!?/p>
于是,貝貝拿了三個蘋果放在自己前面,看到媽媽又在搖頭了。想:“媽媽干嘛又搖頭呀?這是怎么回事呀?我該怎么。
謙虛禮貌的孔子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zhì)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么,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xiàn),是禮貌的重要內(nèi)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dāng)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鬃诱f:“你不該在路當(dāng)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yīng)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xué)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
誠實守信的孔子、曾子、季布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xué)習(xí)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rèn)為這才是對待學(xué)習(xí)的正確態(tài)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yǎng)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yè)道德。
在當(dāng)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fā)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xiàn)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上,就是專心致志,認(rèn)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xiàn)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xiàn)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tài)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百折不撓的橋玄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伙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jié)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jié)操。
百折不撓:形容不管經(jīng)受多少挫折,決不屈服、退縮。折:挫折。撓:彎曲。
激夫獲貴的御者之妻
眼看丈夫滿為御
害羞感嘆求離去
夫慚懇解竟提升
不遜樂妻賢內(nèi)助
晏嬰,戰(zhàn)國時齊景公之宰相,體軀短小,惟才干超人,名聞諸侯,而其御者(車夫) 體甚魁梧,卻為俗子。 一日御者揮馬鞭過其門,意氣揚揚,狀甚自得,其妻窺狀,至為感嘆,是夜求御者離去,夫聞其故; 答以: 宰相身高不及六尺(約今之四尺二寸),名聞天下,備受諸侯敬仰,尚能謙虛,而君身高八尺,為晏嬰驅(qū)車,竟揚眉得意,前途豈有可為! 御者愧甚,從而改變,謙虛和謁,晏嬰稱奇,追問其故,乃告以受妻激之實情,晏嬰以知過能改,遂提升御者為大夫。
敬親感賊的姜詩夫妻
能事嚴(yán)親值佩欽
請看龎氏奉姑心
寄鄰紡織猶懷敬
感動赤眉不敢侵
漢朝姜詩,事母至孝,其妻龐氏,敬順尤篤。母好飲江水,龐氏每天必往六七里程外取水,煮羹烹茶奉姑,一日因遇強風(fēng)遲歸,母因渴甚,而有微詞: 姜詩大怒,遂離棄得,龐氏寄住鄰家,日夜勤苦紡織,以所得微資,經(jīng)常買佳肴,托鄰嫗轉(zhuǎn)給其姑,經(jīng)久,鄰嫗始以實相告,其姑慚愧,即令其回家團聚,姜詩夫妻之孝行,因而名傳四方。時有赤眉賊路過該地,賊首呼喊: 驚大孝者觸鬼神之怒,眾賊未敢搶刧而過,其孝感豈不大乎。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