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驛寄梅花 發(fā)音 yì jì méi huā 解釋 請郵差寄送梅花。
比喻向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 出處 北魏·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卿寄一枝春。” 示例 ~,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宋·秦觀《踏莎行》詞。 用法 作謂語;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故事,陸凱與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后漢書》作者范曄友好,常以書信來往。當時南朝北朝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是陸凱與范曄暗地里不斷通信,互相訴說對時世的看法和感憤。
陸凱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里,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范曄拆開信一看,里面赫然放著一支梅花,并有詩一首: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 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心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精神所感動,潸然淚下。
這件事傳出以后,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后相思的典故,并成為詞牌名。
驛寄梅花 成語 驛寄梅花
發(fā)音 yì jì méi huā
解釋 請郵差寄送梅花。比喻向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
出處 北魏·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卿寄一枝春。”
示例 ~,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宋·秦觀《踏莎行》詞。
用法 作謂語;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故事,陸凱與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后漢書》作者范曄友好,常以書信來往。當時南朝北朝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是陸凱與范曄暗地里不斷通信,互相訴說對時世的看法和感憤。陸凱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里,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范曄拆開信一看,里面赫然放著一支梅花,并有詩一首: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
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心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精神所感動,潸然淚下。這件事傳出以后,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后相思的典故,并成為詞牌名。
驛寄梅花 成語 驛寄梅花 發(fā)音 yì jì méi huā 解釋 請郵差寄送梅花。
比喻向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 出處 北魏·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卿寄一枝春。” 示例 ~,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宋·秦觀《踏莎行》詞。 用法 作謂語;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故事,陸凱與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后漢書》作者范曄友好,常以書信來往。當時南朝北朝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是陸凱與范曄暗地里不斷通信,互相訴說對時世的看法和感憤。
陸凱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里,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范曄拆開信一看,里面赫然放著一支梅花,并有詩一首: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 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心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精神所感動,潸然淚下。
這件事傳出以后,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后相思的典故,并成為詞牌名。
出自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驛寄梅花,魚傳尺素”中的“驛寄梅花”用的是南宋時陸凱寄梅花和詩給友人范曄的典故,詩里面有“折梅逢驛使”、“聊寄一枝春”的句子。
后者詞語名稱: 尺素 詞語解釋: ①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②書信:時傳尺素,以寄相思。
所以古詩詞中“尺素”指書信——古人的書信,常用白絹來寫,長約一尺左右,素就是白的意思嘛!所以稱為“尺素”,所以書信又稱“尺素書”。 1。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