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書信的別稱,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詩文運用有: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遠(yuǎn)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可見。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呂向注:"尺素,絹也。古人為書,多書于絹。"
陸機《文賦》:"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亦泛指小幅紙張。宋韓駒《題畫太乙真人》詩:"龍眠畫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書目錄'序后》:"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無事時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災(zāi),尺素不存。"
劉師培《與友人論文書》:"龤鐘律于朱弦,彰玄黃于尺素。"
(2)指書信。
《周書.王褒傳》:"猶冀蒼雁赤鯉,時傳尺素;清風(fēng)朗月,俱寄相思。"
唐張九齡《當(dāng)涂界寄裴宣州》:"委曲風(fēng)波事,難為尺素傳。"
清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詞:"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準(zhǔn)擬相看似舊時。"
呵呵 最被人傳誦的就是“驛寄梅花,魚傳尺素”了:)
出自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首詩上片寫謫居中寂寞凄冷的環(huán)境,下片由敘實開始,寫遠(yuǎn)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而這兩則有關(guān)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分見于《荊州記》和古詩《飲馬長城窟行》: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中的“驛寄梅花”用的是南宋時陸凱寄梅花和詩給友人范曄的典故,詩里面有“折梅逢驛使”、“聊寄一枝春”的句子:
后者詞語名稱: 尺素
詞語解釋: ①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②書信:時傳尺素,以寄相思。
所以古詩詞中“尺素”指書信——古人的書信,常用白絹來寫,長約一尺左右,素就是白的意思嘛!所以稱為“尺素”,所以書信又稱“尺素書”。
最早出自東漢蔡邕(讀音為càiyōng哦)的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遠(yuǎn)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可見。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所以又有“雙鯉尺素”的說法
順便給樓主找了兩個不錯的網(wǎng)站,可以借鑒呵:)
詩歌鑒賞常用典故及常見意象60例
高考古典詩歌常用典故集錄
唐詩宋詞網(wǎng)站
/cgi-bin/topic.cgi?forum=11&topic=238
王臺新詠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素?生絹。
古時 、寫信,用一尺見方的綿帛為依,故謂民素后世詩文因以“尺素”作為書信的代稱,尺素”又叫做“尺錦”、“尺翰”。《梁書?劉孝綽傳古代詩詞中一詞有何典故?孝綽答 蕭繹書,其中有“近雖預(yù)觀尺錦而不睹全玉”之語,敬稱蕭繹之文辭簡而 才露。
《陳書?蔡景歷傳景歷答陳霸先書》:“尺翰馳而聊城下,清談奮 而嬴軍卻。”“翰馳”即指魯仲連寄書退兵之事宋?晏殊《蝶戀花古代詩詞中一詞有何典故? “欲寄彩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宋 ?辛棄疾《滿江紅?暮春》:“尺素如今何處也?綠云依舊無蹤跡。”。
意思:指書信。
讀音:chǐ sù
引證:宋代·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翻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處。
引用:宋代·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翻譯:遠(yuǎn)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guān)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本來是環(huán)繞著郴山奔流,為什么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信札 [ xìn zhá ] 書信,信件。
引用:茅盾《三人行》:“他走到書桌邊,打開一個小巧的木匣子,中間滿貯著信札。”
2、書翰 [ shū hàn ] 文字;書信。亦謂作書。
引用:許杰《魯迅與蔣徑三》:“《孤雁》是一本書翰的小說集。”
3、尺牘 [ chǐ dú ] 信札,書信。
引用:魯迅《花邊文學(xué)·一思而行》:“看鄭板橋《道情》一遍,談幽默十天,買袁中郎尺牘半本,作小品一卷。”
驛寄梅花 成語 驛寄梅花
發(fā)音 yì jì méi huā
解釋 請郵差寄送梅花。比喻向遠(yuǎn)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
出處 北魏·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卿寄一枝春。”
示例 ~,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宋·秦觀《踏莎行》詞。
用法 作謂語;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故事,陸凱與南朝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后漢書》作者范曄友好,常以書信來往。當(dāng)時南朝北朝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是陸凱與范曄暗地里不斷通信,互相訴說對時世的看法和感憤。陸凱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里,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范曄拆開信一看,里面赫然放著一支梅花,并有詩一首: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
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心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精神所感動,潸然淚下。這件事傳出以后,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后相思的典故,并成為詞牌名。
汗青指史書:用竹片寫字前要用火烤,把竹片的水都烤干,易儲存,烤過程中,竹片出水就像竹片出汗,當(dāng)然竹片為青色。
古人用竹簡來記錄歷史,所以汗青就指史書了。 尺素指書信:古人的書信,常用白絹來寫,長約一尺左右,素就是白的意思嘛!所以稱為“尺素”,所以書信又稱“尺素書”。
桑梓指故鄉(xiāng):1.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看到桑梓,就想到家鄉(xiāng)咯! 2.又一說家鄉(xiāng)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
(在孟廟亞圣殿東側(cè)就有這么兩棵古老的樹,桑樹和梓樹,據(jù)說是孟母當(dāng)年種下的,孟母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見識,善于教子的偉大女性,孟子非常孝順和尊重母親,在他周游列國期間,不管身在何地,總會想起故鄉(xiāng)的桑樹和梓樹,想起母親。)后人用“桑梓”比喻故鄉(xiāng)。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