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用典: [ 1 ]《哀江南賦》:“哀江南”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句,梁武帝定都建業(yè),梁元帝定都江陵,二者都屬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地,作者借此語哀悼故國梁朝的覆亡。
作品將家世與國史聯系起來,將個人遭遇與民族災難融匯在一起,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歷史和自身由南至北的經歷,感情深摯動人,風格蒼涼雄勁,具有史詩般的規(guī)模和氣魄,是中國辭賦史上的名篇巨制。 [ 2 ]我之四句:追敘先祖,言自己系出庾氏。
庾氏祖先在周代為掌庾之官因而得姓庾(本意為倉庫),在漢代因為“論道”而居官。“論道”有二解,《周書》:“茲惟三公,論道經邦?!?/p>
但庾氏在漢代并無歷三公之位者,只有東漢隱逸庾乘子孫為鄢陵著姓,其馀無考。又《周禮》有“坐論”、“作行”、“食貨”為經邦大政,《史記?平準書》:“漢興七十馀年,都鄙廩庾皆滿,居官者以為姓號。”
如淳注:“倉氏、庾氏是也?!被蛑复硕?。
當官,居官受職。 [ 3 ]稟嵩四句:指庾氏世居河南潁川鄢陵、南陽新野等鐘靈毓秀之地。
嵩華,嵩山、華山。河洛,黃河、洛水。
負洛,潁川在洛陽東南五百里,洛陽在北,故云“負洛”。重世,再世。
庾氏本鄢陵人,再世之后,分徙新野。臨河,指庾氏在新野邑居臨淯水。
酈道元《水經注》:“淯水又南入新野縣?!?晏安,安逸。
[ 4 ]永嘉:晉懷帝年號(307-313)。永嘉之亂,懷帝、愍帝先后遇害,晉室南遷,中原為五胡所亂。
所以下文說“中原乏主”。 [ 5 ]五馬:指晉瑯邪王司馬睿等五王。
晉惠帝太安年間有童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逼浜笾性髞y,晉室瑯邪王、汝南王、西陽王、南頓王、彭城王同至江東,而司馬睿即位,為晉元帝。
共100處/p/108670944這是哀江南賦分析的鏈接。
第三段以歷史上的孫策、項羽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反襯梁朝百萬之師卻一朝傾敗的悲哀 原文:節(jié)選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
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
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書,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堆喔琛愤h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
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
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籓籬之固。
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將非江表王氣,終于三百年乎?。
《哀江南賦》是庾信的名作,內容主要是哀痛梁朝的滅亡。
“哀江南”一語,出于《楚辭 招魂》的“魂兮歸來哀江南”句。信晚年留在北朝,雖位高名顯,甚受優(yōu)待,但常常思念故國,因此作賦以致意。
賦文篇幅過長,這里只選錄它的序言。序中簡括地說明了作賦的背景和原因,表達了作賦的目的是“傷身世”,但更主要的是“哀江南”,即哀悼梁朝的覆亡。
以個人身世為線索,以歷史事件為中心,深刻揭露了梁朝覆亡前后的歷史巨變。、以敘述為主,又于敘述中穿插描寫與抒情,使虛實相生,疏密相間。
典故多而不濫,用得恰到好處。此賦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其顯要的地位。
(轉自 李錦文 評)。
《哀江南賦》,庾信作。
作者傷悼梁朝滅亡和哀嘆個人身世,以其獨特格局,陳述梁朝的成敗興亡、梁朝腐朽無能,侯景之亂和江陵之禍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實、凄惋而深刻。
其格律嚴整而略帶疏放,文筆流暢而親切感人, 并如實地記錄了歷史的真相,有“賦史”之稱。《哀江南賦》序庚信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
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
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書,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堆喔琛愤h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嘀o,惟以悲哀為主。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
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
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籓籬之固。
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將非江表王氣,終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炎;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
嗚呼!山岳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愴傷心者矣。
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
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我之掌瘐承周,以世功而為族;經邦佐漢,用論道而當官。
稟嵩、華之玉石,潤河洛之波瀾;居負洛而重世,邑臨河而宴安。逮永嘉之艱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墻壁,路交橫于豺虎;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彼陵江而建國,始播遷于吾祖。
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岳而胙土;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水木交運,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節(jié);訓子見于純深,事君彰于義烈。
新野有生祠之妙,河南有胡書之碣。況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階庭空谷,門巷蒲輪;移談講書,就簡書筠。
降生世德,載誕貞臣,文詞高于甲觀,楷模盛于漳濱;嗟有道而無鳳,嘆非時而有麟。既奸回之奰逆,終不悅于仁人。
王子濱洛之歲,蘭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禮,乃矯翼于崇賢;游洊雷之講肆,齒明離之胄筵。
既傾蠡而酌海,遂測管而窺天。方塘水白,釣渚池圓;侍戎韜于武帳,聽雅曲于文弦。
乃解懸而通籍,遂崇文而會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論兵于江、漢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
于是朝野歡娛,池臺鐘鼓。里為冠蓋,門成鄒、魯。
連茂苑于海陵,跨橫塘于江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橘則園植萬株,竹則家封千戶。西賮浮玉,南琛沒羽。
吳歈越吟,荊艷楚舞。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五十年中,江表無事。班超為定遠之侯,王歙為和親之使。
馬武無預于甲兵,馮唐不論于將帥。豈知山岳暗然,江湖潛沸,漁陽有閭左戍卒,離石有將兵都尉。
天子方刪詩書,定禮樂;設重云之講,開士林之學;談劫燼之飛灰,辨常星之夜落。地平魚齒,城危獸角;臥刁斗于滎陽,絆龍媒于平樂;宰衡以干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略。
乘漬水以膠船,馭奔駒以朽索。小人則將及水火,君子則方成猿鶴。
敝箅不能救鹽池之咸,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既而魴魚尾,四郊多壘。
殿狎江鷗,宮鳴野雉;湛廬去國,艅艎失水。見被發(fā)于伊川,知百年而為戎矣。
彼奸逆之熾盛,久游魂而放命。大則有鯨有鯢,小則為梟為獍。
負其牛羊之力,兇其水草之性;非玉燭之能調,豈璇璣之可正!值天下之無為,尚有欲于羈縻。飲其琉璃之酒,賞其虎豹之皮;見胡柯于大夏,識鳥卵于條枝。
豺牙宓厲,虺毒潛吹;輕九鼎而欲問,聞三川而遂窺。始則王子召戎,奸臣見胄。
既官政而離逖,遂師言而泄漏。望廷尉之囚,反淮南之窮寇;出狄泉之蒼鳥,起橫江之困獸。
地則石鼓鳴山,天則金精動宿;北闕龍吟,東陵麟鬬。爾乃桀橫扇,馮陵畿甸。
擁狼望于黃圖,填廬山于赤縣。青袍如草,白馬如練。
天子履端廢朝,單于長圍高宴。兩觀當戟,千門受箭;白虹貫日,蒼鷹擊殿;竟遭夏臺之禍,終視堯城之變。
官守無奔問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戰(zhàn)。陶侃空爭米船,顧榮虛搖羽扇。
將軍死綏,路絕長圍。烽隨星落,書逐鳶飛。
遂乃韓分趙裂,鼓臥旗折。失群班馬,迷輪亂轍。
猛士嬰城,謀臣卷舌。昆陽之戰(zhàn)象走林,常山之陣蛇奔穴。
五郡則兄弟相悲,三州則父子離別。護軍慷慨,忠能死節(jié),三世為將,終于此滅。
濟陽忠壯,身參末將,兄弟三人,義聲俱唱。主辱臣死,名存身喪;狄人歸元,三軍凄愴。
尚書多算,守備是長,云梯可拒,地道能防;有齊將之閉壁,無燕師之臥。
《哀江南賦》當作于周孝閔帝元年(557)十二月至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八月間?!澳桓髮④姟敝傅氖侵苊鞯塾钗呢?。從周明帝和庾信的關系看,這個判斷是合理的。上文提到的《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便是庾信在明帝賜物后所作。《周書·明帝紀》載:“帝……幼而好學,博覽群書,善屬文,詞彩溫麗。及即位,集公卿以下有文學者八十余人于麟趾殿,??浭?。又群采眾書,自羲、和以來,訖于魏末,敘為《世譜》,凡五百卷云。所著文章十卷?!惫餐膼酆米匀粫龠M二人的交往。庾信曾作《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可知他即是那“八十余人”之一,參與了明帝組織的這次文學活動。曹道衡、沈玉成兩位先生編寫的《南北朝文學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中認為,明帝“溫麗”的文風當受到南方文學的影響,這其中當有庾信的作用。
由于此賦作于十二月份,我們可進一步將其作年限定在周閔帝元年(557)十二月和周明帝元年(558)十二月這兩個時間之內。這兩個中究竟哪一個是《哀江南賦》的作年呢?當是周閔帝元年(557)十二月。理由有二:其一,既然《哀江南賦》是作于明帝時,“周星”不可能是指“十二年”。這也證明了上文將“周星”解釋為“歲星”并代指“北周運祚”是合理的?!吨軙ば㈤h帝紀》中記載,元年(557)二月己亥,“歲星守少微,經六十日”;五月癸卯,“歲星犯太微上將”。而558年無關于歲星的記載。庾信在賦中對557年“天道周星,物極不反”的情況發(fā)出感嘆后,緊接著進一步抒情:“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士,杜元凱之平生……陸機之辭賦,每陳世德?!笨梢姡疤斓乐苄?,物極不反”當是寫賦前的情況,也是庾信創(chuàng)作該賦的最直接的誘因。而周明帝元年(558)十二月距天現歲星的時間相對較遠。其二,魯文中已經提出,賦中“天道周星,物極不反”、“有媯之后,將育于姜。輸我神器,居為讓王”等句均是指周閔帝元年(557)十二月以前的事。庾信自554年入北,被“三年囚于別館”,周閔帝元年(557)十二月也恰合“三年”之數。賦中反映的時間均截止于此時,當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因為此時正是該賦的寫作時間。
另:陳寅恪在《讀哀江南賦》中考證,《哀江南賦》成于周武帝宣政元年戊戌,即陳宣帝太建元年(578)。
哀江南賦序 〔北朝·周〕庾信 【作者小傳】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縣)人。
少聰敏好學,有才名。初仕梁,為昭明太子伴讀,曾任尚書度支郎中、東宮領直等官。
后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值西魏滅梁,被留。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世又稱庾開府。
在梁時出入宮禁,為文綺艷,與徐陵并為宮廷文學代表,時稱“徐庾體”?!侗笔贰繁緜髦^其“每有一文,都下莫不傳誦?!?/p>
留北后雖居高位,卻常懷故國之思,作品風格亦由早期的輕靡華麗變?yōu)樯n勁沉郁。他的《哀江南賦》和《擬詠懷》詩可為代表。
雖有堆砌典故、用意曲深之弊,但總的成就集六朝詩、賦、文創(chuàng)作之大成,對唐代文學影響甚巨。杜甫稱“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戲為六絕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謂其“北遷以后,閱歷既久,學問彌深。
所作皆華實相扶,情文兼至,抽黃對白之中,灝氣舒卷,變化自如”。有《庾子山集》。
【題解】據《北史》本傳載,庾信留北,“雖位望顯通,常作鄉(xiāng)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鞍Ы稀比终Z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句。
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歷史,凝聚著對故國和人民遭受劫亂的哀傷,具有史詩般的規(guī)模和氣魄,在辭、賦和整個文學發(fā)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其敘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摯動人,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極好資料。
本文即《哀江南賦》的序文,概述了全賦的主題,并闡明了“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的創(chuàng)作動機。全篇以駢文寫成,多用典故來暗喻時世和表達自己悲苦欲絕的隱衷,體現了庾信在辭賦和駢文創(chuàng)作中的特色。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1〕,大盜移國,金陵瓦解〔2〕。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3〕。
華陽奔命,有去無歸〔4〕。中興道銷,窮于甲戌〔5〕。
三日哭于都亭〔6〕,三年囚于別館〔7〕。天道周星,物極不反〔8〕。
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9〕;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0〕。昔桓君山之志事〔11〕,杜元凱之平生〔12〕,并有著書,咸能自序〔13〕。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14〕;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15〕。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16〕,藐是流離,至于暮齒〔17〕。
《燕歌》遠別,悲不自勝〔18〕;楚老相逢,泣將何及〔19〕!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20〕;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21〕。下亭漂泊,高橋羈旅〔22〕。
楚歌非取樂之方〔23〕,魯酒無忘憂之用〔24〕。追為此賦,聊以記言〔25〕,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26〕。
日幕途遠,人間何世〔27〕!將軍一去,大樹飄零〔28〕。壯士不還,寒風蕭瑟〔29〕。
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30〕;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31〕。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2〕;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33〕。
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34〕;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35〕。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36〕;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37〕!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38〕;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39〕。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0〕。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41〕?江淮無涯岸之阻〔42〕,亭壁無藩籬之固〔43〕。
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44〕;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45〕。將非江表王氣,終于三百年乎〔46〕!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47〕;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48〕。
嗚呼!山岳崩頹,既履危亡之運〔49〕;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50〕。天意人事,可以凄愴傷心者矣〔51〕!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52〕;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53〕。
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54〕。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55〕;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56〕。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庾子山集注》 梁太清二年十月,大盜篡國,金陵淪陷。我于是逃入荒谷,這時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不想后來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卻有去無歸??蓢@梁朝的中興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
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內痛哭三日的羅憲,又如被囚于別館三年的叔孫婼。按照天理,歲星循環(huán)事情當能好轉,而梁的滅亡卻物極不反了。
傅燮臨危只悲嘆身世,無處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自然落淚。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業(yè),杜元凱的生平意趣,都有著作自敘流傳至今。
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風,陸機的辭賦而先陳世德。我庾信剛到頭發(fā)斑白之歲,即遭遇國家喪亂,流亡遠方異域,直到如今暮年。
想起《燕歌》所詠的遠別,悲傷難忍;與故國遺老相會,哭都嫌晚。想當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樣藏而遠害,卻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
以后又想象伯夷、叔齊那樣逃至海濱躲避做官,結果卻不得不失節(jié)仕周,終于食了周粟。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鴻寄寓高橋的羈旅孤獨。
美妙的楚歌不是取樂的良方,清薄的魯酒也失去了忘憂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賦,聊以記錄肺腑之言。
其中不乏有關自身的??嘀o,但以悲哀國事為主。 轉帖。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