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
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
觀,使盒子會發(fā)出一種香味,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后,就買了一個,打開盒
子,把里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一鳴驚人
戰(zhàn)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guī)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于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卻沈迷于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xiàn)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后,便想了一個計
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jīng)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fā)生名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只什么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只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后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說:
“嗯,這一只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于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后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退避三舍是春秋時期的。別聽上面的亂炮!
給你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
謅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體容貌光彩美麗。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他妻子說:“你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來訪,鄒忌和他坐下交談。(鄒忌)問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不如你美?!钡诙?,徐公來了,鄒忌仔細打量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鄒忌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因為有求于我?!?
于是鄒忌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的確知道自己沒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宮里的妃子身邊的大臣,沒有一個人不偏愛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沒有一個不害怕大王的;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一個不對大王有所求的。這樣看來,大王受蒙蔽太深了。”
齊威王說:“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員和百姓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人,授予上等的賞賜;上書勸諫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賞賜;能在公共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并被我聽說到的, 授予下等的賞賜?!泵顒倓傤C布,許多大臣們都來進諫,宮廷熱鬧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后,經(jīng)常有偶而進諫的;滿一年之后,即使想要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的國君聽說了這件事,都(派使臣)到齊國朝見齊威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修明內戰(zhàn),不用兵就可以戰(zhàn)勝其他的國家。
退避三舍晉文公即位以后,整頓內政,發(fā)展生產(chǎn),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
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的霸主。 這時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
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lián)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
他發(fā)出命令,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沒有人愿意發(fā)兵打狄人。
有人對周襄王說:“現(xiàn)在諸侯當中,只有秦、晉兩國有力量打退狄人,別人恐怕不中用?!毕逋醪糯虬l(fā)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
晉文公馬上發(fā)兵往東打過去,把狄人打敗,又殺了太叔帶和他那一幫人,護送天子回到京城。 過了兩年,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
大臣們都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yè),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
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wèi)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
楚成王本來并不想同晉文公交戰(zhàn),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墒浅傻贸家詾樗螄t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
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也要拼一個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wèi)、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復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
曹、衛(wèi)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 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
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
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
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tǒng)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jīng)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zhàn),晉國情愿退避三舍。
今天后撤,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么我們就理虧了。
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布置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后撤,想停止進攻??墒浅傻贸紖s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成得臣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zhàn)書,措詞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惠,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
現(xiàn)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末只好在戰(zhàn)場上比個高低啦?!? 大戰(zhàn)展開了。
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大旗,指揮軍隊向后敗退。他們還在戰(zhàn)車后面拖著伐下的樹枝,戰(zhàn)車后退時,地下?lián)P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里。他不顧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
晉軍的中軍精銳,猛沖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后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
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才凱旋回國。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踐音jiàn)慰勞晉軍。
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
廉頗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并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伙兒湊個熱鬧?!闭f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并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p>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fā)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p>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p>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p>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p>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p>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wèi)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么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愿容讓點兒?!?/p>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里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p>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jīng)萬分感激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p>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后,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列舉20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
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
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
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
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
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
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
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shù)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
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
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成語解釋 奉公守法指一切都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法令制度辦,不徇私情 作者出處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成語典故 系由"奉公如法"演變而來,鑒于《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是趙國名將.他做征收租稅的田部吏時,平原君家不交稅,他依法殺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擬殺趙奢.趙奢毫不畏縮,理直氣壯地說:"如果你能為民表率,舉國上下人人會奉公如法,法立則國強,你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證."平原君聽了這話,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向趙惠王推薦重用他. 原文: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奢因說曰:"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 ,國 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 "平原君以為賢,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2.利令智昏 成語解釋 形容因貪利而失去了理智. 作者出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成語典故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攻打韓國.不幾天就攻占了韓國的野王,斷絕了上黨的交通.這樣一來,上黨城孤立無援,眼看就要失守,上黨守將馮亭看到野王已經(jīng)失守,認為上黨也會保不住的,與其讓秦國占了上黨,還不如親手把它轉交給趙國,韓國就可以和趙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的侵略. 當馮亭派人把上黨的地圖帶給趙孝成王時,趙王左右為難,他不知該怎么辦,于是召集大們商議,。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