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后,家里少了一個勞動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準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fā)現(xiàn)水缸里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么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fā)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fā)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
“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
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 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p>
代耕隊長把斗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毛主席主張調(diào)查研究,你們該去調(diào)查調(diào)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只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diào)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里納悶極了。
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里的后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鉤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抬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么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毛主席嗎!”
二嬸拉著毛主席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毛主席,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么感謝你呀!”
毛主席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寧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
毛主席為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
1、七顆豆子宋綺云、徐林俠是小蘿卜頭的父母,“西安事變”后,他們?nèi)硕急魂P進了殺人魔窟“白公館”。
小蘿卜頭自稱是“老政治犯”,經(jīng)常為難友們傳書信,大家都稱贊他是“聰明可愛的小交通員”。這天中午,他從高墻院壩回到牢房,見爸爸媽媽都滿面喜色地看著他。
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飯以外,還有一個盤子,里面裝著七顆豆子,加上鹽煮熟后好大一顆一顆的。一聞,好香好香呵!小蘿卜頭哪里吃過,連見也是第一次。
爸爸笑著問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我不知道?!薄敖裉焓悄愕纳?,七歲。”
“這幾天,因為白公館監(jiān)獄的圍墻垮了一個垛,特務偷懶,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準女犯人去干活,而且打一塊石頭就獎勵一顆這個豆子。你的媽媽為了給你辦生日,就去打石頭,打了七大塊石頭,換來了這七顆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媽的手上現(xiàn)在都還有血泡呢!”小蘿卜頭聽得心酸,急忙把媽媽的手拉過來一看:哇,血!媽媽的手還在流血啊,“媽媽,媽媽,你不要去打石頭,我不吃豆豆。”
媽媽心疼地親著小蘿卜頭的臉,忍著淚水:“兒呀,媽媽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來還不到八個月就和我與爸爸一道被無辜地抓進了鐵牢,你從未過上一天好日子,媽媽對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覺得好吃,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爸爸,媽媽!”小蘿卜頭哭得傷心極了,抱住爸爸媽媽:“爸爸吃,媽媽吃,我們?nèi)乙黄鸪?!”最后,在小蘿卜頭的堅持之下,爸爸吃了兩顆,媽媽吃了兩顆,小蘿卜頭多吃了一顆,就這樣,一家人七顆豆子就過了一個生日。2、“小蘿卜頭”學文化“小蘿卜頭”,真名叫宋振中。
由于長年的獄中生活,缺乏營養(yǎng),他長得頭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們都叫他“小蘿卜頭”。宋振中在監(jiān)獄中一天一天長大了,他的爸爸宋綺云、媽媽徐林俠向獄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讓宋振中出去讀書,經(jīng)過一番努力后,特務最終同意讓宋振中每天上樓去,由被關在樓上的東北軍將領黃顯聲將軍教宋振中學習。
爸爸宋綺云把樹枝磨尖了送給“小蘿卜頭”當筆,媽媽徐林俠把破布和棉花燒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兌上水當墨水。白公館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張草紙,為“小蘿卜頭”做了幾個練習本。
從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館看守所二樓的過道上,在特務的監(jiān)視下,宋振中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活。一天,振中看著黃顯聲將軍手里拿著一支紅藍鉛筆,就問:“你的筆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畫出顏色來?我的筆要蘸一下寫一下,我們兩個能不能換著用?”黃將軍笑著回答說:“可以呀。
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只要能用俄語同我說上一兩句話,我就可以送給你?!睘榱四艿玫郊t藍鉛筆,從此,“小蘿卜頭”更加認真努力地完成黃伯伯布置的作業(yè),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他總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誦俄語,每天早上早早地起來站在鐵窗下呀呀地學說俄語。
當“小蘿卜頭”能夠用簡單的俄語與黃將軍對話的時候,黃將軍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紅藍鉛筆送給了他。“小蘿卜頭”十分珍惜這支短短的紅藍鉛筆,他只是在完成作業(yè)的時候才用這支筆書寫。
解放后,從松林坡特務警衛(wèi)室的地下挖出“小蘿卜頭”的遺體時,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小手還握著一支已經(jīng)開始腐爛的小鉛筆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xiàn)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校王二小犧牲時才13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xiāng)和干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干部和老鄉(xiāng)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他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為了紀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了學習和發(fā)揚王二小的革命精神,現(xiàn)在,我給大家講一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于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縣上的一個小莊村,他英勇犧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犧牲時年僅13歲。
1939年9月的一天,王二小和幾個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聽遠處傳來槍炮聲。他們看到一些逃難的老百姓,推著小車,背著包袱,攙扶著老人,有的婦女還抱著孩子,由北向南走進了上莊。這是怎么回事呢?
王二小把牛托付給鐵旦,和幾個小伙伴跑進了村子。只聽一個中年難民嚷道:“日本鬼子從張家口往這邊打來了,你們怎么不跑啊?” 王二小一聽日本鬼子來了,忙忙跑回家里。
日本鬼子真的打到上莊來了。
這天,天剛蒙蒙亮,日本鬼子一個中隊開到了上莊村北頭,中隊長橋本拿望遠鏡朝村里瞅了一會兒,就下令開槍開炮。村里一下子像開了鍋,子彈、炮彈一起飛進了村。好多房屋被炸塌了,著起了火,哭聲四起。
二小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日本鬼子逼得逃跑了,媽媽又被活活餓死了。二小的心里對日本鬼子充滿了仇恨。他默默地想,這深仇大恨一定要報!
突然,日本鬼子佐佐木一伙來到狼牙口村,卻發(fā)現(xiàn)村里一個人也沒有,圈里豬也沒有,村子里靜悄悄的。佐佐木發(fā)火了,問道:“八路的沒有。。老百姓、牲口。。統(tǒng)統(tǒng)的哪里去了?”佐佐木收起了軍刀,向二小問道:“你的小孩。。你的。。.怎么知道。。” 二小沉著地說:“我天天在山上放牛,我怎么不知道!”
佐佐木狡猾地說:“你的。。.小孩。。.不騙人。?!?/p>
在鬼子威逼下,王二小只好走在前面帶路。兩個偽軍在后面緊跟著他。
王二小東走西轉(zhuǎn),把鬼子兵領進了深山溝。遠遠的看見前面有一個山洞,二小指著說:“太君!你看,就是那個洞!八路軍的傷員、糧食就藏在那兒!”
佐佐木逼著二?。骸澳阆取?。進山洞。。”
二小急忙鉆進了山洞。鬼子們慢吞吞地跟著。山洞里的路二小很熟,他像一只小兔子,連走帶蹦,把鬼子落在后面。左拐右拐,二小來到一個叫貓兒洞的地方,把身子縮成一條扁魚似的鉆了過去,氣得佐佐木直跳,罵道:“中國小孩。。狡猾。?!闭f著,掏出手-槍朝洞里開了幾槍。 二小早就鉆出洞,飛也似的跑到燁樹溝,大聲對高主任和鄉(xiāng)親們喊道:“趕緊鉆到洞子里,鬼子要來了!”
鄉(xiāng)親們安全轉(zhuǎn)移,騎兵連把鬼子和偽軍包圍起來。
鄉(xiāng)親們把二小圍了起來,高林山抱起了二小,大家都夸二小機智勇敢。高主任說:“孩子,是你救了鄉(xiāng)親們!”多聰明的一個孩子!只想著大伙兒,就沒想到自己的危險。最后,在掩護八路軍和鄉(xiāng)親們轉(zhuǎn)移的時候被日本鬼子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光榮犧牲了。他的鮮血染紅了大石頭。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在南河灘,八路軍和老鄉(xiāng)得到了安全。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后,他的英雄事跡傳遍了解放區(qū)的每一個村莊,感動著每一個鄉(xiāng)親們。王二小的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他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一袋干糧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
在紅軍部隊的醫(y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
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后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么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準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
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里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
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xiàn)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
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纱謇镆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里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干凈的麥粒。
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
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yī)院養(yǎng)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
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里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后,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nèi)硕啵约哼€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里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里。
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fā)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
走著走著,前邊出現(xiàn)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fā)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
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么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fā)愣,就問: “小蘭,什么東西掉到河里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么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后面走過來了。
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醋o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yī)生看一看?!?/p>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么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么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
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準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
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藥,洗繃帶。
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
常常拉肚子,頭發(fā)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她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
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里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
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瞇瞇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么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 “好!我不看?!?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么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 “拿來!我給你縫縫?!?/p>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看到看護長這么關心她,想說話,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么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
1、七顆豆子
宋綺云、徐林俠是小蘿卜頭的父母,“西安事變”后,他們?nèi)硕急魂P進了殺人魔窟“白公館”。小蘿卜頭自稱是“老政治犯”,經(jīng)常為難友們傳書信,大家都稱贊他是“聰明可愛的小交通員”。這天中午,他從高墻院壩回到牢房,見爸爸媽媽都滿面喜色地看著他。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飯以外,還有一個盤子,里面裝著七顆豆子,加上鹽煮熟后好大一顆一顆的。一聞,好香好香呵!小蘿卜頭哪里吃過,連見也是第一次。爸爸笑著問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我不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七歲?!薄斑@幾天,因為白公館監(jiān)獄的圍墻垮了一個垛,特務偷懶,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準女犯人去干活,而且打一塊石頭就獎勵一顆這個豆子。你的媽媽為了給你辦生日,就去打石頭,打了七大塊石頭,換來了這七顆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媽的手上現(xiàn)在都還有血泡呢!”小蘿卜頭聽得心酸,急忙把媽媽的手拉過來一看:哇,血!媽媽的手還在流血啊,“媽媽,媽媽,你不要去打石頭,我不吃豆豆?!眿寢屝奶鄣赜H著小蘿卜頭的臉,忍著淚水:“兒呀,媽媽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來還不到八個月就和我與爸爸一道被無辜地抓進了鐵牢,你從未過上一天好日子,媽媽對不起你??!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覺得好吃,爸爸媽媽就滿足了?!薄鞍职郑瑡寢?!”小蘿卜頭哭得傷心極了,抱住爸爸媽媽:“爸爸吃,媽媽吃,我們?nèi)乙黄鸪裕 弊詈?,在小蘿卜頭的堅持之下,爸爸吃了兩顆,媽媽吃了兩顆,小蘿卜頭多吃了一顆,就這樣,一家人七顆豆子就過了一個生日。
2、“小蘿卜頭”學文化
“小蘿卜頭”,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長年的獄中生活,缺乏營養(yǎng),他長得頭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們都叫他“小蘿卜頭”。宋振中在監(jiān)獄中一天一天長大了,他的爸爸宋綺云、媽媽徐林俠向獄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讓宋振中出去讀書,經(jīng)過一番努力后,特務最終同意讓宋振中每天上樓去,由被關在樓上的東北軍將領黃顯聲將軍教宋振中學習。爸爸宋綺云把樹枝磨尖了送給“小蘿卜頭”當筆,媽媽徐林俠把破布和棉花燒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兌上水當墨水。白公館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張草紙,為“小蘿卜頭”做了幾個練習本。從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館看守所二樓的過道上,在特務的監(jiān)視下,宋振中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活。一天,振中看著黃顯聲將軍手里拿著一支紅藍鉛筆,就問:“你的筆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畫出顏色來?我的筆要蘸一下寫一下,我們兩個能不能換著用?”黃將軍笑著回答說:“可以呀。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只要能用俄語同我說上一兩句話,我就可以送給你?!睘榱四艿玫郊t藍鉛筆,從此,“小蘿卜頭”更加認真努力地完成黃伯伯布置的作業(yè),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他總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誦俄語,每天早上早早地起來站在鐵窗下呀呀地學說俄語。當“小蘿卜頭”能夠用簡單的俄語與黃將軍對話的時候,黃將軍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紅藍鉛筆送給了他。“小蘿卜頭”十分珍惜這支短短的紅藍鉛筆,他只是在完成作業(yè)的時候才用這支筆書寫。解放后,從松林坡特務警衛(wèi)室的地下挖出“小蘿卜頭”的遺體時,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小手還握著一支已經(jīng)開始腐爛的小鉛筆頭。
岡山的青青翠竹??!你可曾看見秋收起義后,中國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愿”之勢;延安的寶塔,延安的窯洞??!你們可是解放區(qū)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見證;西柏坡的蒼松翠柏?。∧銈兛陕犚姟袄^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那鏗鏘有力的聲音。
你們可知道,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是在這里指揮。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你可看見一批又一批中華兒女,懷著赤誠,懷著敬意來到這里,帶著感激,帶著決心和信心離開這里。他們將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把老一輩交給新一代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中國龍騰飛于東方之巔! 難忘具有歷史意義的圣地——西柏坡! 難忘這次紅色之旅。
雷鋒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簡家塘村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里.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
本家的六叔奶奶收養(yǎng)了他。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當?shù)氐牟裆蕉急挥绣X人家霸占了,不許窮人去砍。
雷鋒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并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舉起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xiāng)。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xiāng)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xiāng)挑水,掃地.買柴買菜按價付錢,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愿望。
雷鋒找到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當連長得知他苦難的身世后告訴他還小,等長大了才能當兵,并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保衛(wèi)和和建設中國。一九五零年夏天,鄉(xiāng)政府保送孤兒雷鋒免費讀書。
一九五六年夏天,從荷葉壩小學畢業(yè),幾年里,雷鋒克服困難,勤奮學習,受到師生的的一致好評。他幫助落后的同學,愛護集體的糧食,并與壞份子做斗爭,受到學校老師、同學和鄉(xiāng)親們的一致好評。
在畢業(yè)典禮上,他上臺發(fā)言,毅然要求留在農(nóng)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鋒來到困山湖農(nóng)場當了一個拖拉機手。
1941年5月下旬,800余日偽軍在長清縣黃河以西地區(qū)掃蕩,長清縣抗日武裝擊斃日軍少將土屋兵駐,這是山東抗日戰(zhàn)場上擊斃的4名日軍將級軍官之一,也是最早擊斃的一個將級軍官。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特電通令嘉獎。 6月29日上午,山東抗日戰(zhàn)爭紀念地尋訪團來到了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的大峰山齊長城風景名勝區(qū)。
當年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根據(jù)地,如今已成為景色宜人的國家森林公園。 大峰山位于長清區(qū)西南部,距離濟南市區(qū)47公里,景區(qū)內(nèi)海拔最高點為446.9米,總面積12800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比城市高2-3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讓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曠神怡。
大峰山景區(qū)內(nèi)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齊長城和陣容龐大的齊國屯兵營,還有道教圣地峰云觀、青云瀑、天麻峪等,無聲的美麗景色共同見證了當年抗戰(zhàn)歲月中,長清軍民同敵人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 國民黨官員南逃共產(chǎn)黨組織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fā)生后,日本侵略軍大舉向南進犯。
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率部南逃,長清縣的國民黨政府官員也紛紛隨之向南逃竄。 在日軍即將鯨吞山東的危急關頭,長清縣各界人士紛紛要求抗日。
中共黨員魏金三、萬曉塘、馮樂進、袁振、夏頁文等按照黨組織的指示,在長清縣廣泛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發(fā)展壯大黨的組織,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大規(guī)模的抗日救亡運動,拉起了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不久,這支武裝改編為山東西區(qū)人民抗敵自衛(wèi)團四大隊。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優(yōu)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他原來與我是同鄉(xiāng)。
王二小原名閻福華,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xiāng)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閻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余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zhàn)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著。
他牽著牛機智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zhuǎn),從上午9點多轉(zhuǎn)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于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后刺穿了胸膛。
這時埋伏在轎頂山的報社武裝梯隊發(fā)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住在兩界蜂的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采訪,并結合他平時采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fā)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后來,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一定要不忘國恥,發(fā)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