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式溝通》是一本由釘子心理小組著作,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32.80元,頁數:180,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逆轉式溝通》讀后感(一):讓事情轉機的訣竅——逆轉式溝通
很喜歡魯米的這一段:靈魂擁有了它的耳朵,能夠聽到頭腦無法理解的事情。你越是安靜,你所說的越能夠被別人聽見。生命已經喘息過半,剩下的日子除了愛,再不要耕種其他。
這段話,說明了心理的重要性,當然這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而愛總是每個人渴望和需求的。
何為“逆轉式溝通”,簡單來說就是用語言激發(fā)出人們潛意識里的渴望,讓人主動采取正向的逆轉,并從中獲得成長,有時可以僅通過這種溝通,使得危機情況發(fā)生180度改變。
“不同于一般的溝通,逆轉式溝通,又叫V形溝通,是一種反套路的溝通模式”——為什么稱為V形溝通?V恰好反映了這種溝通的過程,即當與對方溝通不暢時,必須先拋開表層的爭論,轉而潛入到對方心底,去探究對方的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分歧的所在,然后與對方發(fā)生充分的共振,為對方展示問題的更多可能,最后時限逆轉式上揚。
作者根據V形溝通的過程,從第一章在溝通逆轉中變強,第二章逆轉第一步,理解對方立場;第三章逆轉第二步,加入對方的行列;第四章逆轉第三步,展示另外的可能;第五章逆轉第四步,主動尋求正向改變;第六章不做局外之人,用溝通將彼此點亮。逐層深入,細細道來。
“她能夠讓我們穿透表象,進去對方的世界,理解人與人為何會產生分歧,維護我們真正重視的關系”其中如何潛入對方心底,作者結合具體的例子給出示意,這些需要個人根據實際情況去琢磨把握。
其實,不管是心理學知識還是溝通技巧最重要的實踐,在于個人的運用,因此本書需要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有意識的加強運用,轉化為自己的溝通技巧。
《逆轉式溝通》讀后感(二):激發(fā)潛意識
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動物,不僅僅是因為強壯的身體,還在于會進行復雜的溝通。溝通的重要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人類唯一的、重要的標簽。 溝通其實不是工具,而是目的。在遠程通訊手段為零、文字尚未形成的年代,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解決了生存與發(fā)展的諸多問題,比如取火種、吃熟食、捉野獸等等,正如達爾文所贊嘆的,語言這一能力被當作人和低于人類的動物之間的主要區(qū)別之一,那是公允的。 人類溝通具有強大的喚醒功能,一方面它可以表達字面本身的意義,比如站立行走、太陽月亮,而且還能通過溝通了解對方的意識,尤其是潛意識,發(fā)現(xiàn)內含的情感與愿望。由于潛意識比意識多了“潛”,因此它的創(chuàng)造力與破壞力也是驚人的,它可以引領意識實現(xiàn)逆轉與突破。在一定的情境下,溝通可以洞悉你的焦慮與脆弱,引發(fā)彼此的心靈共振與行為認同。 所謂逆轉式溝通,不在于告訴溝通對象是什么、為什么,而是告訴怎么辦,尤其是激發(fā)對方的心理渴望,以正能量去對抗種種困難與挫折。當一個人的潛意識因為溝通而被激活,他的生命力是不可限量的,好比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戲鯨。 逆轉式溝通,以英文字母V表示很形象,你以語言為引導,潛入溝通對象的內心,激發(fā)對方的潛意識,讓其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而不是隨大流,也許這種溝通的存在,我們并不能在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但一旦形成了,它將幫助你跨越一個又一個險阻,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 從“我和他”到“我和你”,正如白晝與黑夜的區(qū)分。你能否得到團體的認可,選擇適合你生存的環(huán)境,決定著你是“聽見”還是“聽懂”,前者是生物體必有的生理功能,后果則在生理功能上增添了心理機制,學會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溝通的第一步,而如何“讓對方知道你要什么”,或者在“對方要什么”與“你要什么”之間尋求平衡(妥協(xié)),才是逆轉式溝通的真諦所在。 誠然,每個人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溝通,但是人與人之間少不了隔閡與誤解,能否存同舍異,這關系到一段關系能否走向深入。不要以為“言外之意”都是可以接受的,你在溝通本身上增添的背景與暗示,往往會讓溝通越來越糟糕,以至我們很久以來都忘記了溝通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源于他閱歷、經歷的封閉與局限。即使每天你來到一個新地方,或者讀一本新書,但是你仍然發(fā)現(xiàn)從青春到衰老,其實很短暫、很孤獨。當且僅當你打開心結,走進人群中,無論貴賤、無論男女、無論老少,你在交流中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著你不具備的智慧與勇氣,客觀上推動著你去進行深入思考,把眼前的茍且與未來的美好聯(lián)系起來,去收獲更好的自我。
《逆轉式溝通》讀后感(三):有效溝通
這本書是一本心理學的書,是用來指導普通人如何能夠做到更好更有效的與他人溝通交流。
《逆轉式溝通》,什么是逆轉式的溝通?大概意思就是本來即將談崩的對話,對立無言的對話,通過V字型的對話,從降到了冰點的對話,慢慢找到轉折點,然后轉變對話狀態(tài),達到完美的聊天,恰當的溝通,良好的交流。
逆轉式的溝通,也許是有時候,我們在提出建議的時候,不是直接的來提出最顯而易見的建議,而是通過另一條思路,反向的去和別人溝通。以一種意想不到的,與別人立場相同的去看待問題,而不是只站在對立面。
“逆轉式溝通,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確認自己想要什么,還能幫助我們甄別出自己不想要什么”
要想學會逆轉式的溝通,第一要害就是拒絕偏見——地域偏見、性別偏見、職業(yè)偏見、年齡偏見。這一系列的偏見,可能很快的就會讓我們去定義別人,也很容易曲解了別人的意思,往往把別人放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去了,這樣的溝通,可能常常是不會成功的,而且是容易和別人起沖突和矛盾的。所以,我們靜下來,放下我們心中的偏見,和對面的人,站在同一個出發(fā)點去談,試著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也許你很快會想到辦法,實現(xiàn)逆轉式的溝通,也能夠順利的去解決問題。
“千萬別用競爭思維去溝通”
無論是在生活中,與家人另一伴相處,或者在工作中,和同事領導下屬相處,我們想要的無非是成功的溝通,有效率的溝通,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智慧的溝通者,而不再是一個孤獨的話題爭論者。有很多時候,對了也沒什么作用,錯了也無妨啊。特別是工作中和同事們相處中發(fā)生的小事,比如對于某種社會性事件的發(fā)生,大家持有不同的觀點,也許會爭得面紅耳赤,但是,爭贏了也不會給你增加工資,可能其他同事看到你,因為這樣一件小事也爭得起勁,也許下次就不想和你過多討論了。豈不是自跌了身價嗎?所以,放棄掉我們的執(zhí)拗吧,做一個合作的“同事人”。
“不要走在我的后面,我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請走在我身邊,做我的朋友”
逆轉式溝通另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是一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處理、關心。不是要和別人對立,或者一前一后,而是應該真誠的和另一個我們肩并肩的去商量解決問題。
作者在書里面,也特別推薦了的一本書——《非暴力溝通》,本書里面,也常提到《非暴力溝通》的一些事例,應該和作者的想法是類似的,喜歡看《非暴力溝通》的讀者也會愛上這本《逆轉式溝通》的。
《逆轉式溝通》讀后感(四):逆轉式溝通,要用腦更要用心
身處這個忙碌又復雜的社會,只要是和人打交道,那就少不了要溝通。不管是對親人,還是對陌生人,一個善于溝通的人一定會把各種事情處理的妥帖恰當。 不屑于溝通的人是可悲的,總是抱著“不就那么回事兒嘛”的想法,遇事只會把別人想的很壞,認為領導偏向那些會來事兒的同事,自己嘴笨不會說話,當然不受待見,只能干臟活、雜活、累活。如果繼續(xù)不屑下去,并陷入顧影自憐的心緒里,人生只能進入無限循環(huán)的不得志模式。 可以打破這種循環(huán)嗎?我們的人生可以實現(xiàn)逆轉嗎?《逆轉式溝通》這本書給出了最響亮的答案:當然可以!不僅我們自己能改變,我們溝通的對象也能隨之改變,書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付諸實踐,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所有的改變都需要時間,改變的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阻力,更需要我們用腦用心的去溝通。 《逆轉式溝通》這本書里提到的溝通方式,又叫“V”形溝通??梢赃@樣理解,兩個人在溝通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矛盾,這個對立的過程就是“V”的左半邊,這時候其中一個人愿意真誠溝通,深入到對方的內心世界,看到問題的實質,進而喚醒了對方的心靈,讓兩個人實現(xiàn)了共鳴,最后成就了“V”的右半邊。 看起來,如果事件最終能實現(xiàn)逆轉,其中的主動溝通者功不可沒,能理解對方語言背后的真正訴求,甚至替對方說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能做到的,都是高手!可能有人會說:“憑什么讓我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他考慮過我的感受嗎?!”這就是矛盾的關鍵點,因為心里不平衡,無法心平氣和的考慮問題,更別提讓溝通逆轉了。 大年初一,婆婆在客廳大聲哭著提離婚,說這日子過不下去了,太憋屈了,公公總懟她,對她頤指氣使,各種瞧不上她,對她冷暴力,只要她做的有一點點不如意,公公就會用最惡毒的話罵她。越說越氣,于是開始翻舊賬,兩個人就這樣從早上一直罵到下午,誰也不服誰。 以前對他們的矛盾并不了解,這次真真切切看明白了。他們兩個的感情裂痕太深了,兩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完全不一樣,面對瑣碎的日常生活,公公總是在用“競賽思維”溝通,凡事都要爭個第一,對于自己做錯的事情也絕不服軟,自己不想做任何的改變,這是親密關系里的大忌。 不合適的親密關系還是早點放棄為妙,時間拖得越長,帶來的傷害也越大。逆轉式溝通不僅能幫我們確認自己想要什么,也能幫我們甄別出不想要什么。如果兩個人做不到同頻共振,何苦不甘心甚至糾纏不休呢?總是激烈爭吵,不僅對親密關系的另一方是打擊,對其他的家庭成員也是傷害。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生活的很幸福,當我們對他人多一份理解(逆轉第一步),能夠加入對方的行列思考問題(逆轉第二步),在對方疑惑的時候,向他/她展示另外的可能(逆轉第三步),并主動尋求正向的改變時(逆轉第四步),自然而然會收獲真誠的關系,實現(xiàn)人生的逆轉。 《逆轉式溝通》這本書給我提供了很多溝通的方法和思路,原來我可以和他人好好溝通,一起探尋更多的可能?!靶牟蛔儯蛔?。心變,命亦變!”書里面云谷禪師的這句話震撼人心,每個人都能做一個優(yōu)秀的溝通者,遇見更好的自己!
《逆轉式溝通》讀后感(五):《逆轉式溝通》:換個溝通思維
逆轉式的溝通它存在一個轉折,試著站在對方的視角,理解矛盾存在的核心,分歧為什么而存在,尋求一種意識上的共通。這樣的溝通訴求必然不是單一的,目的上也是共贏的,最后溝通的過程也會更高效。
這本書的內容章節(jié)不是很多,它重在表訴自己的觀點,干貨還是挺多的。在我看來書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內容是最難的。人們之所以會有沖突絕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彼此利益相悖,要在產生分歧時去理解對方的立場、甚至站在對方的角度是很不容易的。 《逆轉式溝通》認為:逆轉式溝通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對方的立場,哪怕這立場和你截然相反。要知道為自己爭取的立場也是上進心的一部分,用于爭取總會越來越好。每個人所認知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但卻只是這個真實世界的一個碎片。爭取的利益只強調個人,只想維護一方的訴求,這樣的溝通并不能顯得高效,易養(yǎng)成偏見思維,且狹隘的。這時候需要放低自己的立場,去深入到對方的世界,探究對方的真實想法。理解別人的立場是件不容易的事,但這也是重塑自我,拓寬思維的機會。
書中提到了“不可理喻”這個詞,這種情況常常出現(xiàn)在對方有極端表現(xiàn)時,我們就會有這樣的念頭。事實上當有這種意識的時候也是自己容易產生極端情緒的時候。這種情況的結局是雙方都無法做出判斷。這個過程也就做了無用的溝通。在這時作者引用了戴爾.卡耐基的話“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別人說說他們自己”做到去理解。 生活中很多惡性的溝通,都是與身邊的人。比如父母與孩子。這樣的關系,不論溝通的結果是否達到目的相信都是不愉快的。這時僅僅是理解對方是不夠的,同理心在孩子的眼里并不能被看到。試著加入對方的行列,重建一種關系,讓雙方在溝通中,不要有地位上的差異。打破層級,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平等。這也算是勁往一處使的體現(xiàn)了,實現(xiàn)同頻共振,溝通合力。
作者釘子心理小組,擅長心理學。逆轉式溝通不僅打破了固有的溝通模式,解開了許多無用溝通的迷思,還提供了解決方法。其實有許多案例小故事幫助理解,也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每個人都有許多溝通困擾,而《逆轉式溝通》除了提供解決分歧的方法,搭建真誠的關系,也對一些比較極端的困惑做了心理上的疏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