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燕:別名赤腰燕,為雀形目、燕科、金腰燕屬鳥類,原產于亞洲大部分地區(qū)、歐洲北部地區(qū)。1771年命名,共9個亞種。燕子是我們身邊很常見且深受人們喜愛的夏候鳥,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保護燕子的習俗和傳統(tǒng),并認為它們能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好運。概括地說,燕子有兩大類:燕和雨燕。雖長相和行為看起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其實兩者親緣關系較遠,在分類學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類群:燕隸屬于雀形目、燕科;雨燕隸屬于雨燕目、雨燕科和鳳頭雨燕科。
我國較常見,多見于山間村鎮(zhèn)附近的樹枝或電線上,習性與家燕相似,但它生存海拔較高,體型稍大。喜結小群活動,有時與家燕混飛,但不如家燕迅速,振翼較緩慢,且比家燕更喜高空翱翔。鳴聲較家燕稍響亮。
金腰燕形態(tài)特征 >
體長15-20cm,重15-28g。上體黑色,具有輝藍色光澤,腰部栗色,臉頰部棕色,下體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細縱紋,尾甚長,為深凹形。最顯著的標志是有一條栗黃色的腰帶,淺栗色的腰與深藍色的上體成對比,下體白而多具黑色細紋,尾長而叉深。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極深,嘴須不發(fā)達。翅狹長而尖,尾呈叉狀,形成“燕尾”,腳短而細弱,趾三前一后。
金腰燕生活習性 >
金腰燕在我國主要為夏候鳥,每年遷來中國的時間隨地區(qū)而不同。南方較早,北方較晚。秋季南遷的時間多在9-10月,少數遲至11月末才遷走,遷徙期間有時集成數百只的大群。性極活躍,喜歡飛翔,整天大部分時間幾乎都在村莊和附近田野及水面上空飛翔。飛行輕盈而悠閑,有時也能像鷹一樣在天空翱翔和滑翔,有時又像閃電一樣掠水而過。休息時多停歇在房頂、屋檐和房前屋后濕地上和電線上,并常發(fā)出“唧唧”的叫聲。
金腰燕飼養(yǎng)方法 >
以昆蟲為食,主要吃飛行性昆蟲,主要有蚊、虻、蠅、蟻、胡蜂、蜂、蝽象、甲蟲等雙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鱗翅目等昆蟲。壽命15年左右。
金腰燕雌雄分辨 >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上體缺少光澤,尾亦較短。
金腰燕繁殖方式 >
繁殖期4-9月。經3-5天配對成功后,雌雄雙雙飛到附近的河邊、池塘、沼澤、湖泊、水溝等潮濕地上攝取泥土筑巢。通常營巢于人類房屋等建筑物上,巢多置于屋檐下、天花板上或房梁上。雌雄親鳥共同營巢,每個巢需10-26天才能完成。每年可繁殖2次,每窩產卵4-6枚,多為5枚。卵純白色,個別有少許棕褐色斑點。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孵化期17±1天,在巢期26-28天,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