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與PM10 的來源主要有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種,雖然自然過程也會產生,如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花粉真菌孢 子、細菌等,但其主要來源還是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排放物,并且其危害相對較大.人類既可以直接排放 ,也可以通過排放某些氣體污染物,然后在空氣中轉變?yōu)镻M2.5.直接排放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比如化石燃料、生物質、垃圾焚燒等.在空氣中轉化成的氣體污染物主要來自各種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其成分包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fā)性有機物等.除此之外,其它的人為來源還包括:道路揚塵、建筑施工揚塵、工業(yè)粉塵、廚房煙氣室內裝修等.
PM10 的來源主要有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種, 雖然自然過程也會產生,如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花粉真菌孢 子、細菌等,但其主要來源還是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排放物,并且其危害相對較大。
主要來自煤的燃燒。汽油的燃燒的污染物。
1、各種工業(yè)過程(燃煤、冶金、化工、內燃機等)直接排放的超細顆粒物。
2、大氣中二次形成的超細顆粒物與氣溶膠等。
其中,第一種途徑是可吸入顆粒物的主要形成源,也是可吸入顆粒物污染控制的重要對象。
對燃燒直接產生的一次顆粒物可以分為細顆粒物和粗顆粒物,粗顆粒物通常由各種碎裂過程直接產生的直徑大于6μm的粒子,而顆粒物主要通過汽化-凝結機理形成的。
擴展資料:
危害:
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欢皆?.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不易被阻擋。
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fā)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PM2.5還可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推波助瀾。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意思。氣象上PM10,PM2.5這些PM后面的數(shù)字表示的是顆粒物的直徑PM10就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PM10又叫可吸入顆粒物。PM2.5由于直徑更小,可以由呼吸道進入肺部,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10又稱可吸入顆粒物,主要來自自然揚塵、道路及施工場地揚塵、煤煙塵、工業(yè)企業(yè)排放的煙粉塵和機動車排放的尾氣等。
研究表明,PM10可進入鼻腔,7μm以下的顆粒物可進入咽喉,小于2.5μm的顆粒物(即PM2.5)則可深達肺泡并沉積,進而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能導致與心和肺的功能障礙有關的疾病。
一.PM10的性質
總懸浮顆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顆粒物的總稱,其粒徑范圍約為0.1-100 微米。有些顆粒物因粒徑大或顏色黑可以為肉眼所見,比如煙塵。有些則小到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觀察到。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又稱為PM10。
二.PM10的形成原因
PM10的來源主要有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種,雖然自然過程也會產生,如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花粉真菌孢 子、細菌等,但其主要來源還是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排放物,并且其危害相對較大.
人類既可以直接排放 ,也可以通過排放某些氣體污染物,然后在空氣中轉變?yōu)镻M10.直接排放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比如化石燃料、生物質、垃圾焚燒等.在空氣中轉化成的氣體污染物主要來自各種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其成分包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fā)性有機物等.除此之外,其它的人為來源還包括:道路揚塵、建筑施工揚塵、工業(yè)粉塵、廚房煙氣室內裝修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