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羽主要為栗褐色的金雕雕齒獸,屬于大型猛禽。它們的全長約76~102厘米,展翅可達2.3米左右,體重約為2~6.5千克。金雕的幼鳥,頭部及頸部羽毛呈黃棕色;除初級飛羽最外側的三枚外,所有飛羽的基部均帶有白色斑塊;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長成后的金雕,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帶白色;爪為黃色;頭頂?shù)挠鹈式鸷稚?,嘴為基部藍的黑褐色。金雕的嘴形大而強,后頸赤褐色,肩羽為較淡赤褐色,尾上覆羽尖端暗褐,羽基為暗褐色,尾羽先端1/4為黑色,其余為灰褐。飛羽內(nèi)基部的一半為灰色,而且有不規(guī)則的黑橫斑。
犰狳 - 物種發(fā)展
犰狳
犰狳動作緩慢、笨拙,外表傻乎乎的,卻已經(jīng)在地球上生存了5500萬年。在冰河時期 ,它是繁茂的一個種群,至少包括體重達2000磅的一種叫雕齒獸的巨獸。千百年后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滅絕了,只有20個物種幸存下來。其中,除了一個物種之外,都生活在拉丁美洲。在南美熱帶雨林中 的犰狳,有5英寸長的小家伙,也有100磅重的巨獸。
貧齒目
又稱異關節(jié)目Xenarthra。原始真獸類之一,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真獸類,保存真獸類原始特征和獨特的特征如脊柱后部的胸椎和腰椎上有附加關節(jié)。貧齒目常常上升為貧齒總目。由于從真獸誕生的初期就已經(jīng)分化了出去,其成員之間差異較大,成員包括行動最慢的樹懶,少數(shù)有鱗甲的犰狳,舌頭最長的食蟻獸。三者常常上升為目。原來還包括土豚和穿山甲。后來證實土豚和穿山甲與貧齒目沒有太大關系。貧齒目和較多哺乳動物相差都很遠,近親極少。已滅絕的成員包括雕齒獸和大懶獸Megatherium等。部分書籍把貧齒目分為3個亞目分別是甲亞目(包括犰狳科和已絕滅的雕齒獸科〕,披毛亞目(包括樹懶科〕和蠕舌亞目(包括食蟻獸科〕
分布
是美洲的特產(chǎn)。貧齒目原本僅分布于南美洲,但在南北美洲再次相連后,部分貧齒目成員進入了北美洲。但在始新世,于現(xiàn)在德國一帶出現(xiàn)了歐洲食蟻獸Eurotamandua(已滅絕)
特征
多數(shù)有齒(食蟻獸沒有牙齒〕但無齒根(故名〕,齒可終生生長。這些牙齒構造簡單,沒有釉質(zhì)。不具門牙和犬牙。
有兩亞科:
有甲亞目
犰狳科
披毛亞目
食蟻獸科
樹懶科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1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