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是最大的貓科動物。我國的虎品種有東北虎、華南虎和孟加拉虎。東北虎為虎中最大者,體重可達380多公斤,華南虎最小,體重190公斤左右?;⒕由搅?、灌森和野草叢生的地方,喜獨處無固定居所。晝伏夜出,以有蹄動物為主要捕獵對象,不會爬樹但善游泳。實際上虎不主動攻擊人類,吃人的事更是極罕見,大都是那些年老體衰或受傷的虎無奈所為?;⒃衅?月,一胎產2、3只,但成活率很低。近年虎的生存環(huán)境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野生虎僅有數(shù)千只,成為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我國已把虎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片
獅子
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喜群居性兇猛,一般在黎明、黃昏或晚上出獵。獅子出獵大多數(shù)由雄獅擔負,但十有八九空手而歸。它們四季均可繁殖,,一胎產3、4仔,因受其他野獸獵捕及獅群本身的問題,能活下來的數(shù)目不足一半。美洲獅則性情溫和,動作敏捷,加之面部似貓,所以又叫山貓。它們生性好奇,常愛跟在人的后面觀看,因此當?shù)厝朔Q美洲獅為“我們的朋友”。
圖片
金錢豹 生活于非洲和亞洲南部。一般體重在50公斤左右,為大型食肉猛獸。身體強健、行動敏捷,有高超的爬樹本領,性情兇猛狡猾,它的機警、靈敏、迅速和勇敢,在食肉猛獸中很少見,就連比它大一半的老虎,它也敢主動攻擊。金錢豹的毛皮非常美麗,在一身金黃色中布滿黑色圓環(huán)如古代銅錢,故而得名。目前因數(shù)量急劇下降,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貘 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xiàn)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重約23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喜愛涼爽,也常在水池里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xiàn)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p://
高鼻羚羊 也叫賽加羚羊,因其鼻腔鼓脹使鼻子很大,如象鼻般呈管狀下垂而得名。只生活于新疆北部和前蘇聯(lián)西南部。雄性有角,角長可達近40厘米,角上有11-13個環(huán)節(jié),雌性無角。體重35-60公斤,奔跑時速可達60公里。高鼻羚羊逐水草而居,按季遷移以避寒,成群的數(shù)量可多達上萬只。雌性比雄性成熟早,7個月即能交配且常雙胎生產,所以雖每年冬季都會凍死很多老幼羚羊,但還不至于滅絕。然而近年在我國已難覓其蹤影。我國將它們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叉角羚 因角有分叉而得名,體長約140公分,重40-50公斤,是美洲大陸跑得最快的野生哺乳動物。叉角羚生活在大草原或丘陵地帶,夏季結成小群四處漫游,南徙過冬時則結成百頭以上的大群。它們的視聽覺都非常好,奔跑時速可達100公里。叉角羚的心臟比同等體重的綿羊要大一倍,所以它有這樣的速度和耐力,能有效地逃避天敵的傷害。
羱羊 又叫巖羊、懸羊,它們長有一對特別長的角,最長的能達147厘米。羱羊生活在高山,以草和地衣為食。我國的羱羊生長在西北及西藏海拔5800-6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它們從不到樹林地帶以下的地方去,是生長地最高的動物之一。為了躲避雪豹等天敵的襲擊,它們常去最危險的懸崖峭壁上覓食,吃東西時由一頭雌羊放哨。羱羊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盤羊 是世界有名的巨型野羊,我國內蒙古的盤羊為最大,公羊體長可達160厘米,體重125-150公斤。有記載最大的角有158厘米長,與羊的身體大小相當。羊群以年老母羊為首,居于崎嶇陡峭的山地上。孕期約6個月,春天生產1-3只幼羊。幼羊一出生即能在峻峭多石的山地奔跑自如。歐洲盤羊極耐苦,久旱無水仍能生存。目前因人類大肆捕殺而數(shù)量劇減,我國已將它們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霍加狓 是長頸鹿家族的成員,它們只生長在非洲扎伊爾東北部茂密的熱帶森林中。由于它們生性膽小,隱居密林深處,直到1900年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霍加狓聽覺靈敏,脖子很長,其長長的舌頭可以用來摘取樹葉和嫩枝吃。它們喜歡單獨活動,偶爾才成雙成對在一起,但動物園中它們與人卻很親近?;艏訝乳L頸鹿小,體重只有200多公斤,目前也屬于瀕臨絕種的動物。
狍 生活于我國東北、西北、華北和內蒙古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樹林中。體長一米多一點,重約30公斤,尾巴僅2-3厘米,雄性長角只分三個叉。狍愛成對活動,過冬時一只雄狍與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脫落,新角最遲3月開始生長,6、7月長成,此時進入發(fā)情期。雄狍用角剝開樹皮并留下前額臭腺的分泌物做為自己地盤的標志。狍通常是雙胞胎。
白唇鹿 為我國特有動物,已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生活在青藏高原、甘肅祁連山和四川西部等地較高處的開闊林地。上述幾個地方已經開始人工飼養(yǎng)白唇鹿。白唇鹿體型很大,肩高可達130厘米,身長超過2米。它們生活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山地,食樹葉、嫩芽和草。由于身上有厚厚的長毛,所以不畏寒冷。它們善于翻山越嶺,是一種非常頑強耐苦的鹿。它們已面臨絕種。
駝鹿 是世界上最大的鹿,其身高可達210公分,體重超過810公斤,有的竟達1噸重。這種巨鹿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它的一對巨大無比的角,角的長度可達180公分,寬度達40公分,而且形狀也十公奇特,像一把大鏟子或手掌。其重量達30-40公斤。駝鹿雖體型巨大,但行動卻很敏捷,它能以58公里的時速奔跑,還能長距離游泳達20公里,又能潛入5、6米深的水中覓食。幼鹿長到3歲成熟,6歲發(fā)育完成,壽命約25-30歲。
馬鹿 體重可超過400公斤,僅次于駝鹿,也生有一對龐大的角,最多可分8個杈。馬鹿喜群居,由年長的雌鹿為首領。馬鹿身強力壯,奔跑速度極快。雄馬鹿好斗,繁殖期幾乎整天整夜都在猛烈格斗中,但不會發(fā)生傷亡事故。我國的馬鹿稱甘肅馬鹿,生活在東北、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和四川等地,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水鹿 身體強壯,體重在230-33-公斤,我國的水鹿體重可達200公斤,在以吃嫩枝和樹葉的鹿類中它們算是最大的鹿了。雄水鹿的角粗大,一般長達70-8-厘米,最長有達125厘米,叉寬可達130厘米。。水鹿是一種熱帶、亞熱帶鹿種,生活在山區(qū)和森林中。像肉食動物一樣晝伏夜出,愛結成小群出行,每群約6只。
梅花鹿 梅花鹿又稱日本鹿,共有七族,目前主要生活在我國東北及日本和韓國。雄鹿的角很長,每年換一次,雌鹿沒有角。新長出的角由帶茸毛的皮膚包著,這就是所謂的鹿茸角。梅花鹿十分膽小,但雄鹿之間卻經常為雌鹿而激烈角斗。我國臺灣生活有臺灣鹿,是鹿科中最美的。梅花鹿早已有人工飼養(yǎng),但是野生的數(shù)量卻非常稀少,目前已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赤鹿 與生活在非洲和亞洲,有專家認為它們與麋鹿或馬鹿是同種。赤鹿的體形相當大,雄性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自成群體,而不與雌性及幼鹿群居,一般雄雌各集群10-20只不等。通常赤鹿在10月進入交配季節(jié),此時雄鹿群便自行解散。雌鹿離群生產后一直待在幼鹿身邊直到小鹿能跟母鹿跑時才回到鹿群。雄鹿早春時脫角.
麋鹿 中雄的有角且像鹿角,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故又稱“四不像”性情溫順,原生活在中國。麋鹿身體強壯,有的雄鹿體重可達一噸。夏季它們常到沼澤、池塘去覓食,能潛入水中找尋百合科植物和水草。它們喜獨處,雌性也只與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但天氣寒冷時它們便群集在易覓食的地方。交配季節(jié)雌雄鹿都變得十分好斗,此時雄麋鹿若要將雌麋鹿身邊的幼鹿趕走,雌麋鹿則一定會拒絕同雄鹿交配。
禿頂猴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它們禿頭,前額凸起,尾巴很短,經常顯出一副饑餓、病態(tài)或沉思的模樣。它們身上的毛很長,身體卻很瘦弱。禿頂猴有3種,其中白禿頂猴行動非常靈活,善爬樹。它們喜群居,很少到地面活動,幾乎從不闖入其他族群的地盤。
樹鼩 生活在我國云南、廣西、廣東、海南島以及越南、緬甸、印度等地。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7000萬年并沒有多在變化。樹鼩有很多種,而且行為有明顯的不同,有些喜獨處,有些喜群居。多數(shù)樹鼩在樹林里的地面上活動,它們的拇指同其他趾不相對,所以抓不住東西,但也有一兩種樹鼩能像松鼠那樣在樹枝上自由奔跑。所有樹鼩白天都非?;钴S,主要覓食昆蟲、幼鳥和鳥蛋,有時也吃野果、嫩枝嫩葉和蔬菜等。樹鼩的嗅覺很好,雄性以尿液和從腳、頸部發(fā)出類似麝香的氣味,來劃定自己的地盤。雌樹鼩孕期50天,通常產2只,幼樹鼩出生時眼盲無毛,40天斷奶。母樹鼩隔48小時喂奶一次,不喂奶時便離開幼樹鼩,回到雄樹鼩的窩里去。它們曾被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翠鳥 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多數(shù)品種生活在水濱附近的樹枝上。它們可以從空中俯沖入水捕捉小魚,其飛行時速可達90公里,能夠既準又狠地叼起魚兒飛離水面。非洲和亞洲南部的一些翠鳥并不吃魚,它們吃昆蟲且遠離水域。每年4-7月,翠鳥成雙成對地在陡峭的河岸上掘洞建家,這時它們像直升飛機一樣懸停在空中,用嘴耐心地鑿擊土坡。它們能把洞掘深到2米多。有趣的是,掘洞工作由雌鳥來完成,雄鳥則去捕食并把食物送來給雌鳥吃。
雪豹 雪豹是一種高山動物,不畏嚴寒,但很怕熱,長年棲息在積雪的高山巖洞或巖縫間,夏季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上活動,冬季也出沒于2000-3500米的高山雪地中。它性情兇猛機警,行動敏捷矯健,極富彈跳力,曾有人見過雪豹跳過15米多寬的峽谷。由于生活在高山中,雪豹幾乎沒有敵手,主要以野羊、雪兔、鹿、鳥、鼠等為食。目前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還有一圖珍惜動物:
百靈 的種類較多,其中蒙古百靈遍布我國內蒙古草原及河北北部。它們棲息在草原上,在地面活動,幾乎從不上樹棲息,以各種植物種子為食,有時也吃一些昆蟲。善于在空中飛鳴,是鳥中有名的金嗓子。繁殖期在5-6月間。角百靈多數(shù)結群生活,較少單獨活動。它們一般不高飛或遠飛,主要在地面活動覓食,而且善于短距離奔跑。主食雜草種子,有時也吃害蟲。繁殖期在6-7月間,巢建在草叢的基部。
云豹 云豹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體長90多厘米,尾長75厘米左右,體重一般20多公斤,身體兩則約有6片云狀的暗色斑紋,故名云豹。它個子雖小卻具有猛獸的兇悍的性格和矯健的身體,晝伏夜出,善爬樹,其長長的尾巴在爬樹時能保持身體平衡。它捕食樹上的猴子、小鳥,地上的鼠、免、小鹿等,有時也偷吃家禽,但不傷害大型家畜,也不攻擊人。
飛蛙 也叫樹蛙,生活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我國南方地區(qū)也有。一般青蛙是不會上樹的,但飛蛙卻基本上是在樹上生活。它們的腳趾又長又大,趾間長著很寬的蹼膜,趾端有很大的吸盤,使它們可以在樹上輕巧地爬來爬去,甚至可以利用張開的蹼來滑翔,或降落。飛蛙晝伏夜出,每當夜晚來臨,飛蛙便情緒激動起來。飛蛙能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換自身的顏色,既可以逃避天敵,又能夠接近食物。
白熊 是生活在北極沿海浮冰和海岸上的大型食肉動物。最大的成年雄性白熊身長3米,高130厘米,體重750公斤。白熊動作極為敏捷,它能跳躍4、5米寬的冰裂縫,還能追趕馴鹿。在它們濃密而潔白的長毛下有一層皮下脂肪,這使它們不畏北極的嚴寒和風暴。白熊的力氣非常大,它們在拖食100公斤的海豹時會把海豹弄得粉身碎骨。白熊對進入它的領地的任何動物通通都吃,有時也吃鳥蛋、海帶、碎木片、野草、地衣等。它們4月交配,在冬天,雌性白熊自己挖雪洞生產。初生幼熊重不到1公斤,整個冬季與母親住在雪洞內,哺乳期為5個月,此間母親禁食,等到春天出洞,母白熊的體重減輕一半。白熊母子要到第二個夏季才分開生活。
土撥鼠 也叫旱獺,生活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廣大的山林中。它們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達數(shù)米,內有鋪草的居室,非常舒適。它們不貯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體內貯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內冬眠。它們每年一般要在地洞或空心樹干內蟄伏半年,有的甚至長達8個月之久。冬季最冷的時候,冬眠中的土撥鼠心跳可由活躍期的每分鐘200次降至4、5次,體溫下降,呼吸頻率減到每分鐘2次。這是它們新陳代謝的最低點。如果氣溫降得太低,它們體內的神經系統(tǒng)便會喚醒自己,使它起來活動數(shù)小時以產生熱力,然后再恢復冬眠狀態(tài)。土撥鼠非常機警,不僅經常察看周圍情況,還專門有負責放哨的,一遇敵情,警號便發(fā)出,全體火速鉆入地下。
斑馬 斑馬生活在非洲大陸,外形與一般的馬沒有什么兩樣,它們身上的條紋是為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衍化出來的保護色。在所有斑馬中,細斑馬長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圓又大,條紋細密且多。斑馬常與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鴕鳥等共外,以抵御天敵。人類將斑馬條紋應用到到軍事上是一個是很成功仿生學例子。
還有很多…………………………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