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食品安全問題的維權: 1、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所收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2、食品過期、食品冒充藥品、食品中添加藥品: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3、食品包裝看什么 (1)散裝食品包裝:應在食品部位上進行標簽標示,將名稱、規(guī)格、生產日期、生產者名稱以及聯(lián)系方式進行標注。
(2)嬰幼兒食品包裝: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副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及其含量。 (3)進口食品包裝: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
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guī)定的,不得進口。 (4)標簽應當標明以下9個方面: a、名稱、規(guī)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lián)系方式; d、保質期; e、產品標準代號; f、貯存條件; g、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 h、生產許可證編號; i、法律、法規(guī)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
4、食品維權分四步 a、找經營者進行協(xié)商解決; b、若經營者不予協(xié)商,可到購物所在地區(qū)的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 c、協(xié)調無效,可投訴購物所在地區(qū)的工商所或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 d、屢次協(xié)調無效,可以向法院起訴經營者。
一、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及問題剖析 “食品安全嘔直是這幾年來公眾討論話題的熱點,尤其是自從三鹿事情后成為被提到的最多的詞語。
但是現如今,食品安全已經成為繼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之后的第四個社會大問題??偟膩碚f,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一是食品的污染。
二是食源姓疾患,經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所形成的疾病。食品安全越來越遭到國家和社會的普遍注重。
三是食品工程新技術所帶來的問題。四是食品標識濫用的問題。
二、食品安全問題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 我們都知道,在與食品運營者買賣的過程中,消費者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他們很難掌握所要購置的商品的質量信息,而且在經濟實力、專業(yè)知識、會談才能等方面消費者與食品生產、銷售企業(yè)更是懸殊。 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求而購置、使用商品或許承受服務的公民個人或單位。
至于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章中已經做了明白的規(guī)則,一共包括九項,這些權益從學理上來說其基本所在是消費者保護法所保護的是消費者的合法利益,也是消費主體運行生活消費應該安全的、公道的取得根本的權益。 詳細來說食品安全問題對消費者的權益損害主要在于以下三個權益: 第一,對安全權的損害。
包括人身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這是憲法和民法等規(guī)則的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在消費范疇的延伸,是消費者權益中最重要的一項權益。
第二,對知清權的損害。這是實現消費者其他權益的重要條件。
所以向消費者提供正確的信息是參與市場競爭的一切企業(yè)理所當然的責任和義務。 第三,對公道買賣權的損害。
要求買賣雙方運行公道買賣。包括消費者有權取得公道買賣條件和消費者有權回絕運營者的強迫買賣行為, 三、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完善 (一)食品安全法的頒布有哪些新氣候 1、食品安全監(jiān)視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
2、保健食品的標簽、闡明書不得觸及疾病預防、醫(yī)治功用,內容必須真實,該當載明適合人群、不適合人群、成效成分或許標志姓成分及其含量等;產品的功用和成分必須與標簽、闡明書相合力。 3、國家樹立食品召回制度。
食品生產者發(fā)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該當立刻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告訴相關生產運營者和消費者,并記載召回和告訴狀況。 4、法律規(guī)則,社會團體或許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偽廣告中向消費者引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運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5、在國務院下設食品安全委員會。 6、食品安全法在現行監(jiān)管體制根底上,進一步明白了各部門的職責。
7、國家樹立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制度,對食源姓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要素運行監(jiān)測。國家樹立食品安全風險評價制度。
(二)新食品安全法關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第一,新的食品安全法增設了消費者要求十倍賠償的懲罰姓賠償準繩,加大了對責任人的懲罰,保護了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第二,食品召回的制度,避免已經流入市場的缺陷食品對大眾的人身安全損害的發(fā)作和擴展,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三)我國食品安全的完善 第一,加強宣傳教育,提升消費者的維權認識,提升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認識,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蕩挪要對全民運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第二,行業(yè)協(xié)會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充分發(fā)揚行業(yè)協(xié)會的作用,對從業(yè)者運行職業(yè)道德和法制教育,推進誠信建立,培育自律精神。 第三,提升檢測技術和才能,對監(jiān)測單位要配有先進的檢測手腕和高素質的專業(yè)檢測人員,從源頭、準入、產品抽驗中把關。
綜合檢測信息評價,這對提醒食源姓疾病盛行病學變化特點和新病原體都具。
余下全文>> 二帶達芬奇 11-03 21:56 看到答復我想笑了,12315。是做什么的,是為消費者服務的部門,買到過期的食品。
12315。會管理。
但是食品安全衛(wèi)生他們才不管呢,那不是我該管理的事。 假如我有錢有權的話,給食品反省部門些錢,那就是正軌化的安全食品了。
錢權該過一切、拉道理嘛,你沒門。 崔子格 11-03 16:41 有問題撥打12315,外地加區(qū)號望采納 蔣家三美女 11-03 16:34 食品安全是歷家本年的重點,李總理已經明白的指示,發(fā)現食品犯罪嚴查,讓他傾家蕩產,牢底坐穿。
假如我們發(fā)現立刻向相關部門告發(fā) 熱心網友 13:23 直接開始投訴熱線。(一定要有人接納投訴才行)加強監(jiān)視企業(yè)的原材購置。
定期曝光生產線讓市民監(jiān)視。
如:(1) 依據《食品安全法》的最新規(guī)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 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增加賠償 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為1000元。(注意:原來《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的 是500元)(1) 依據《食品安全法》的最新規(guī)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 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 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法律規(guī)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 受損失3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1。
安全保障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2。知悉真情權。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3。
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包括: (1)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 (2)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 (3)有權自主決定是否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或是否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4)有權對商品或服務進行比較,鑒別和選擇。經營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消費者行使自主選擇權。
4。公平交易權。
公平交易是指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應在平等的基礎上達到公正的結果。公平交易權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交易條件公平,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證、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第二,不得強制交易。
即消費者有權按照真實意愿從事交易活動,對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有權拒絕。 5。
獲取賠償權。 獲取賠償權也稱作消費者的求償權,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1條的規(guī)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享有求償權的主體包括:(1)商品的購買者、使用者;(2)服務的接受者;(3)第三人,指消費者之外的因某種原因在事故發(fā)生現場而受到損害的人。求償的內容包括:(1)人身損害的賠償,無論是生命健康還是精神方面的損害均可要求賠償;(2)財產損害的賠償,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包括直接損失及可得利益的損失。
6。結社權。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目前,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及地方各級消費者協(xié)會已經成立。
實踐證明,消費者組織的工作對推動我國消費者運動的健康發(fā)展,溝通政府與消費者的聯(lián)系,解決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矛盾,更充分地保護消費者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7。
獲得相關知識權。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知識主要指有關商品和服務的知識;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主要指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及權益受到損害時如何有效解決方面的法律知識。 8。
人格尊嚴和風俗習慣受尊重權。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人格權是消費者人身權的主要組成部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和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法律對人權保障的基本要求。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尊重各個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關系到全國的安定團結,關系到各民族的長久和睦。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專條加以規(guī)定,是對消費者精神權利的有利保障,也是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在法律上的體現。
你想要知道的,我已經滿足了你,作為老司機的我已經盡力而為了,接下來就要看你自己了,把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學習的路上永不停歇,活到老學到老!!。
安全購買食品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yè)執(zhí)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qū)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于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wèi)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衛(wèi)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七、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八、購買肉制品、腌蠟制品最好到規(guī)范的市場、“放心店”購買,慎購游商(無固定營業(yè)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fā)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食品安全標準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guī)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yǎng)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wèi)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guī)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食品添加劑的小知識 根據1962年FAO/WHO食品發(fā)電委員會(CAC)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指:在食品制造、加工、調整、處理、包裝、運輸、保管中,為達到技術目的而添加的物質。食品添加劑作為輔助成份可直接或間接成為食品成份,但不能影響食品的特性,是不含污染物并不以改善食品營養(yǎng)為目的的物質。
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將其分為22類:(1)防腐劑(2)抗氧化劑(3)發(fā)色劑(4)漂白劑(5)酸味劑(6)凝固劑(7)疏松劑(8)增稠劑(9)消泡劑(10)甜味劑(11)著色劑(12)乳化劑(13)品質改良劑(14)抗結劑(15)增味劑(16)酶制劑(17)被膜劑(18)發(fā)泡劑(19)保鮮劑(20)香料(21)營養(yǎng)強化劑(22)其他添加劑。 為了確保將食品添加劑正確的使用到食品中,一般來說,其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 經食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證明,在其使用限量內長期使用對人安全無害。
2. 不影響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狀和理化指標,對營養(yǎng)成分無破壞作用。 3. 食品添加劑應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頒布并批準執(zhí)行的使用衛(wèi)生標準和質量標準。
4. 食品添加劑在應用中應有明確的檢驗方法。 5. 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以掩蓋食品腐敗變質或以參雜、摻假、偽造為目的。
6. 不得經營和使用無衛(wèi)生許可證、無產品檢驗合格及污染變質的食品添加劑。 7. 食品添加劑在達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夠經過加工、烹調或儲存而被破壞或排除,不攝入人體則更為安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07秒